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巨大。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0%,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信用卡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达58%,以信用卡消费为主流的信用消费方式对于整体消费已经具备一定代表性,市场普及率在逐步提升。
作为白皮书的撰写方之一,广发银行副行长王桂芝表示,中国信用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她说,“中国的信用消费需求的潜力整体是快速上升、潜力巨大的,这也有数据印证,在2011年中国信用消费市场信用卡交易总额大概7万亿左右,而到2014年已经达到15万亿元左右。到2017、2018年,信用消费总额可能达到20-30亿元,翻几倍的增长。这和我们国家的消费驱动式的新增长模式是有关系的。”
白皮书指出,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现有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为消费金融特别是信用消费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各家银行纷纷把消费金融作为扩大盈利来源、平衡风险组合的新增长点。而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也正是从网上消费这一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手机支付、“白条”、扫码等消费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我国的消费金融正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王桂芝表示,“信用消费供应主体日趋多元化,原来的信用消费主要是银行在做,由银行发信用卡,现在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了,而且是快速发展之势,线上的电商、大数据互联网公司纷纷都开始做信用消费,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广泛应用,阿里“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信用消费工具对传统银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冲击,但白皮书指出,“互联网+”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张华表示,“虽然线上的信用消费渠道和供应主体越来越多,但互联网+带给我们很多好处,比如所,它带来了银行发卡渠道的深刻变革,一方面从网络渠道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把这些互联网客户的面貌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比如说,我们和央行、银监会认可的大企业合作,比如芝麻信用,对于网上的申请人可以更加便利地刻画面貌,把握消费行为,给他提供金融产品。”
白皮书显示,目前信用卡市场已进入稳定增长期,从信用卡发卡量来看,近三年增速稳定在17%左右;伴随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放开,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将实现加速增长;而作为新兴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目前处于市场启动阶段,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 提高市场竞争力 陕西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 泛珠三角实现区域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
- 太空经济学:到其他行星采矿 可能比在地球建厂还
- 十三五环保投资力度将加大 或撬动万亿级投资
- 贵州发改委:工商用电同价商户减轻负担数十亿
- 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管理办法2016年实施
- 地方户籍改革方案年底前落定 房地产主导增长待变
- 发展态势良好 环保或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墓地投资孕育新热潮 高额服务费欲替代高价墓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