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相比较,“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之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特别在环境治理领域,明确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可以说,环境保护治理已经逐渐从过去被动式的管理,逐渐转向主动式的宏观治理和全面优化。
当前,在中国经济列车正经受“三期叠加”考验,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路口,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铸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也正成为中国机遇的重要内涵。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论是从治理理念、治理手段还是治理目标上,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生态与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与阻止恶化,而是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和优化。从治理手段来说,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范围和严格程度也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预计,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将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之策。这就意味着,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产业和绿色生产体系将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背景下,环保投资力度有望加大,高达17万亿的环保投资“盛宴”有望为环保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十三五”规划中节能环保仍将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另一方面,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落地实施,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的预期出台,将进一步扩大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将涌入环保行业。
更值得期待的是,围绕着环保新一轮的市场机遇正在渐行渐近。
- 贵州发改委:工商用电同价商户减轻负担数十亿
- 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管理办法2016年实施
- 地方户籍改革方案年底前落定 房地产主导增长待变
- 发展态势良好 环保或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墓地投资孕育新热潮 高额服务费欲替代高价墓
- 十三五规划提议首次提及全员参保
- 三分之一P2P倒闭 自融拆标将成行业潜规则
- 创新推动塑造经济增长新模式 造新常态核心动力
- 十三五环保投资力度将加大 或撬动万亿级投资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