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出现暴跌,表面原因既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有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而深层原因却是一场相关方面的战略利益博弈。这种博弈可能使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一个长达数年的低油价新周期。这次低油价周期能够持续多少时间,主要取决于对世界经济恢复速度、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对低油价承受能力两个因素的判断。
从石油消费需求方面来看,并没有大幅上升的短期前景。根据欧佩克的预测,201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主要增量仍然来自中国,但中国石油需求的增幅会从每日40万桶下降到每日30万桶。欧洲和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的石油需求将分别净减少每日10万桶。2015年的国际石油需求总量为每日9230万桶,同比增长幅度从每日120万桶降至每日110万桶。
相反,国际石油供给有可能延续增长势头。美国保持页岩油和页岩气开发的势头,既可以为美国经济复苏创造有利的油价条件,又能推进能源独立进程,遏制俄罗斯和伊朗等战略对手,因此美国并没有收手的理由。沙特阿拉伯出于维护市场份额、遏制替代能源发展、保持世界经济稳定,以及遏制战略对手的长期和短期战略利益,也很难做出减产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拉伯此轮拒绝减产,得到了欧佩克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阿联酋的支持。阿联酋等国在低油价情况下反而增加产量,其利益图谋与沙特阿拉伯颇有相同之处,这就进一步黯淡了欧佩克集体限产的前景。”杨光说。
此外,杨光指出,一旦相关各方达成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全面协议并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潜力就可能释放出来,加之伊拉克也制订了石油增产计划,未来将使国际石油供应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报告称中国煤炭消费比重将降低至57.3%
- 煤电价格联动仍有空间 条件成熟或会下调电价
- 重大水利工程提速推进 相关企业或将率先受益
- 报告称5年后中国煤炭消费比重或下降至57.3%
- 液化天然气行业提前“入冬”业界呼吁加速市场化改
- 三季度四大电企赚279亿 上网电价年底前或将下
- 电企出海技术优势堪比高铁核电 平高电气定增瞄准
- 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提前完成 2016年拟再
- 四季度再现光伏抢装潮 电池组件量价齐升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