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对发行人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对符合一定资质的企业不再进行发债额度限制意在放开对“高资质”企业的发债限制,超短融全面放开意在放开对“低资质”企业的发债限制,二者形成互补并相辅相成,在目前“稳增长”的背景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降低企业短期流动性风险。
“交易商协会这次创新,其力度可以说史无前例。对原来注册办公室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精简。”接近交易商协会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据悉,此次修订后的制度体系首次明确引入了“分层分类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信息披露越成熟、投资人认可度越高的发行人,其注册发行将越便利”。
具体而言,此前,债券发行人注册发行超短期融资券(SCP)、短期融资券(CP)和中期票据(MTN)等品种的债务融资工具,均需要进行分别的单独注册,并有相应的额度限制。而在新的“分层分类管理”的模式下,交易商协会参考一些相关指标将发行人分为三个类别,对于其中资质较好的第一类发行人,交易商协会鼓励其在注册环节可实现“打包注册”,即发行人可以注册一个“储架发行”的资格(DFI),涵盖上述三个品种,并在其注册有效期内随时自主选择发行融资工具,没有注册额度限制。不过,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ABN)、并购债等产品,仍需单独注册。
“放开之后,企业仍需满足债务余额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40%的规定,不过,一类企业在注册额度上不再有额度限制,预计市场将快速扩容。不过,协会也会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一位银行债券主承人士对记者表示。他还说,“分层分类管理”为主体信用资质高、信息披露成熟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发行便利,在过去先注册后发行的政策框架下,由于市场变化很快,企业有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发行时点,而在“储架发行”框架下,企业则可以自主选择发行时点,不会错过最好的发行时点,所谓的市场“窗口期”将逐渐消失,市场波动也能就此熨平。
此次修订中的另一条,即“企业注册超短期融资券,可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发行”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超短融是指期限在270天以内的短期融资券,一般发行人信用评级较高,可满足特大型企业对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在超短融推出以来,已经有过三次扩容。在此前的第三次扩容之后,凡是发行人达到付费模式不同的双评级中任一评级机构出具AA级主体评级,以及近三年内公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达3次或公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累计达50亿元的要求,即可注册发行超短融。“从扩容的历史来看,此前,AA级别以上的企业已经放开,因此,此次放开主要针对的是资质更低的企业。放在当前背景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流动性不足,银行抽贷很容易,因此放开超短融,可以防范这一部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上述银行债券主承人士表示。业内人士分析称,全面放开后,预计大批有流动资金需求的企业将注册超短融,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替代短融产品。
来自交易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累计发行债券量达18.5万亿元。对于此次银行间市场拟推出的便利化举措的未来落地效果,多位业内人士都给予了肯定。业内人士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惜贷情绪严重,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调控政策接连出台,但间接融资量仍然上不去,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间债市作为国内债券市场的“主板”,在交易商协会多项政策的刺激下有望扩容,并推动直接融资规模的上升。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担心,在当前信用风险较高的环境下,投资需求或许增加有限。“以打包注册为例,目的是为了减少流程,但事实上部分企业在协会注册未发的余额还很多,所以短期对市场影响也有限。”该市场人士直言。
- 债基四季度策略:规避低评级信用债
- 债券市场一片红火 杠杆风险可控否?
- 三季度债基赚近30亿 规模翻两倍
- FT:中国减持德国国债支持欧洲量化宽松
- 双降促债市走牛 布局东方系债基迎金秋行情
- 上周CAFI指数成分品种大部分延续跌势
- 铁合金期货受追捧 超深贴水凸显买入价值
- 本次厄尔尼诺对农产品市场的几种影响
- 原油之后 中国港口的铁矿石库存也创新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