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基于汤森路透的ESI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中的1万多个研究前沿,通过高被引论文(也叫核心论文,指同学科同年度中被引频次排在前1%的论文)来代表当前热点内容,甄选出了2015年的100个热点研究前沿和49个新兴研究前沿,并对这些前沿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报告相比此前的两个版本《2013研究前沿》和《2014研究前沿》,首次增加了149个前沿的国家表现的分析,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6国的基础贡献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描述。
数据显示,在上述149个前沿中,中国在82个前沿有核心论文入选;在16个前沿中核心论文数为第1名,超过英国、德国和日本;有38个前沿进入核心论文数前3名,落后于英国和德国。而美国“老大哥”的地位仍当仁不让,在143个前沿都有核心论文入选,且在108个前沿的核心论文数都排名第1。
报告将这些论文归纳为十大领域。中国在核心论文数排名第1的16个前沿分别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物理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物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6个领域。
其中,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中,中国的前沿贡献度全面超过美国。“我们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基础贡献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都很高。这是中国做得特别好的一个领域。”报告编委会指导顾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晓林研究员自豪地表示。
“超过一半的前沿领域中国都有参与,超过三分之一的领域里中国的核心作者参与度排在前列。”张晓林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上已经“比较强势地进入到了世界的科技前沿”。
但同时,也有一些前沿领域中国的研究情况并不占优势,比如临床医学领域。张晓林告诉记者,在该领域中,我国占领前几名的位置比较少,甚至一些前沿领域我们还没有进入,跟踪研究的力度还不够,“有可能会错失整个这班火车。这是比较让人忧虑的。”
然而,数据显示,临床医学恰恰是未来前沿的新热点:该报告此次筛选出的49个前沿中,有15个都来自临床医学。“毕竟,人口与健康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结合了计算机、数学、通讯、化学、材料等学科的一个‘大汇聚’。”张晓林表示,“它对于我们以后出现重大的科技创新和突破,是非常值得期盼的一个大的领域。”
“当然我们这样一种基于数据的分析仅仅是一个起步。我们还需要和科学家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个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甚至包括一些非科学的驱动因素,比如政策、环境因素等。”张晓林补充道。
- 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已强势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 研发能力不足 中国机器人如何低谷崛起?
- 中国市场成苹果救命稻草
- 细胞膜表面张力变化实现可视化
- 试衣间成噩梦 优衣库推脑电波选衣
- 未来十年苹果会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 网龙联手北师大研发教育机器人 有望明年初亮相
- 3D生物血管打印机在四川问世 器官再造成为可能
- 上海尝试人脑工程研究 或成十三五规划热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