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在声明中指出,“我们从团购业务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未来将会寻求应用这些经验教训。”
除了亚马逊的自营团购业务,2014年亚马逊还刚刚投资过当时美国比较火爆的团购网站LivingSocial,总投资额超过2亿美元。
和国内的许多团购网站一样,LivingSocial的规模也一度达到了接近IPO的程度。但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对团购模式并不认可,也有Groupon的例子,IPO一事并未最终敲定。
在商业模式上,LivingSocial也一度有着其竞争对手Groupon的影子。但在今年它裁员了20%,估值也由亚马逊收购时的10亿美元,大幅跌落到2.42亿美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亚马逊自身的团购业务,将商户吸引到平台,并通过市场推广吸引消费者网上消费,和商户进行佣金抽成。这种短期交易,收入来源单一且不持久,因此投资人普遍不看好。
亚马逊也曾经尝试过和小商户合作,对没有自己配送团队的商户,提供亚马逊的物流帮助。
消费者如果注册了亚马逊Prime服务,可以通过PrimeNow服务进行一小时送餐上门。和目前国内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运营模式类似。
但不同的是,中美两国的物流成本有巨大差异。
硅谷观察家皮埃罗·斯加鲁菲曾对界面新闻做出解释,他认为美国的平均物流程度非常高,是导致这种互联网外卖很难在美国推行下去的原因。
美国的人力雇用成本在25美元/小时,此外还有高昂的交通工具成本,配送产生的佣金不足以覆盖这些成本,所以很难推行下去。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亚马逊的团购以及送餐业务一直进行的比较艰难。
在中国国内,团购模式也逐步开始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线下服务平台的模式在于,帮助各个线下传统行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培养消费者的网上付费习惯,提供各种各样的到家服务,被简称为O2O。
但O2O模式也在今年遇到了质疑,仅靠亏损性的补贴力度来吸引线下和线上流量,不是长久之计,且毛利过低,短期内该行业也难以实现盈利。在资本趋于理性后,不少O2O平台也开始和曾经“千团大战”一样,逐步走向融合与合并。
在美国,现在连O2O的影子也难以见到了。由于物流和生活文化差异,“O2O只能是一个中国式的存在。”皮埃罗·斯加鲁菲表示。
- 华帝交接班频生变局:创始人接班人经销商三败俱伤
- 58同城虚假招聘陷阱:要工作先交办证费
- 天虹商场净利持续下降 上线APP欲全渠道转型
- 去哪儿联姻携程 公司创始人或被边缘化
- 卜蜂莲花长期巨亏 泰国正大欲借生鲜店翻身
- 华润零售断臂过冬:采活连锁店年底前全线停业
- 物美利润微薄 高溢价在港退市
- 平京战役2.0:苏宁回击京东“不服来战”
- 亚马逊被北京工商处罚33次 四成涉虚假宣传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