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华润万家回应称,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为保证更好地服务顾客及维护股东的利益,华润万家对于市场及品牌业务作了重新调整。目前来看华润系零售板块的战略正在收缩,用改善现金流的方式熬过零售寒冬。
关闭“采活”为清理低效资产
“采活”(VIVO)方面表示,关店需要一个过程,全国内的门店将在12月31日前全部停止对外营业。而采活(VIVO)的员工则可能分流到华润旗下高端超市Ole或其他岗位,这些还需要协调。
“采活”(VIVO)是华润万家旗下2010年实施多品牌战略后自主创新的业态,并于2011年进入内地市场,定位时尚概念健与美,抢占都市白领健康与美妆市场。《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到2013年底,“采活”(VIVO)门店数量约50家,但此后门店数量停滞不前。
目前在一些华润旗下的万象城等购物中心内,可以发现“采活”(VIVO)的身影。数月前记者在无锡一家乐都会购物中心发现,华润万家超市以及“采活”(VIVO)门店都有开店,但“采活”(VIVO)不仅门店位置与面积和屈臣氏相差甚远,且商品品类也不多并无特色。当天记者发现,位于无锡乐都会的华润万家超市时不时有顾客出入,而处于该购物中心二楼的“采活”门店除销售员外空无一人。
日化专家谷俊对记者分析称,此前“采活”开店更多的是依托自己的物业,如今经济大环境不好,“采活”(VIVO)相比屈臣氏而言没有产品优势也缺乏服务优势,果断关闭不失为上策。
在美妆零售连锁行业中,相比从2011年才开始布局的“采活”(VIVO),屈臣氏、万宁等已经掌握市场先机,“采活”(VIVO)作为后进者难以打破二强争霸的市场格局。而其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品类、价格方面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强。
针对关闭“采活”(VIVO)门店,华润万家方面表示,此次退出健康美妆连锁市场,是适应整体业态调整战略:出售或关停所有扭亏无望的业务和门店,尽快扭亏为盈。
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认为,采取全部关店对华润不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因为“采活”(VIVO)当前在美妆零售连锁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华润关闭“采活”(VIVO)主要是出于清理低效资产考虑,“采活”(VIVO)不仅没有对华润业绩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对华润业绩造成拖累。“在关闭“采活”(VIVO)后有利于华润资金回笼,降低整体经营风险。”杜岩松表示。
华润系零售业务开打扭亏战
受国内经济下行、互联网冲击等影响,国内实体零售行业迎来了寒冬。关闭全部“采活”(VIVO)门店,并非华润系首次拿起手术刀对旗下零售业务进行瘦身。此前收购乐购后,由于部分门店业绩不佳,同样采取关店调整的方式。
今年8月,华润创业以300亿港元(7.75,0.0005,0.01%)的价格把零售业务连同食品和饮品业务(即全部非啤酒业务)都出售给母公司华润集团。
目前华润集团旗下的零售业务主要有华润万家超市、中艺、华润堂、采活和太平洋咖啡店等业务组成。华润系零售业务的发展,规模扩张是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此前华润创业的零售板块以大卖场为主力业态,驱动全国多业态扩张以增加市场份额。早年华润集团并购苏果,2012年并购江西洪客隆百货投资有限公司的门店,其间如“采活”(VIVO)配合进驻无锡、杭州等地。
杜岩松认为,目前华润系零售板块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并购起家的华润,在并购后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没有核心的团队串联起零售板块。如去年并购乐购后续整合效率较低,导致经营协调欠佳、出现管理漏洞,不利于其在逆势中稳健发展。
在零售专家丁利国看来,这些年华润万家尽管在零售连锁中各个业态都有涉及,却无法成为行业龙头。“国有企业的强项是资本优势,而市场竞争力薄弱,华润在零售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不仅各业态没有协同发展,并购的业务也还未做出优势。”
2013年10月,华润与Tesco乐购就整合中国零售业务成立合资公司并达成协议,该事件也成为华润万家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华润万家关店、亏损的负面消息持续至今。去年受累于重整门店及Tesco中国的亏损,华润创业亏损达13.59亿港元(约合10.88亿元人民币(6.3508,0.0020,0.03%)),这也是华润创业出现23年来首次亏损。
在华润创业成功剥离非啤酒业务后,如今扭转零售业务亏损的担子落到母公司华润集团的头上,关闭亏损门店、卖掉不良资产,从华润集团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华润集团试图以瘦身措施在短期内改善公司财务数据。
其实,华润零售业务如果能够得到良好梳理,公司将低效、不良资产剥离,同时对主业进行升级转型,创新业态,前景依然较好。因为线下零售的服务和环境是电商不可取代的,关键还要看其未来如何抓住市场需求。
- 物美利润微薄 高溢价在港退市
- 平京战役2.0:苏宁回击京东“不服来战”
- 亚马逊被北京工商处罚33次 四成涉虚假宣传
- 圆通引入阿里系谋战略资源 申通借壳艾迪西争社会
- 物美商业将从香港退市 谋求并购区域零售三强
- 华润:清零旗下美妆连锁 1折甩货
- 沃尔玛加码中国投资 实体店+电子商务两条腿
- 迪卡侬加速扩张中国市场:开新店排名第一
- 国内电商市场基本垄断 百度电商计划屡战屡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