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2015年1-9月新能源车累计生产14.42万辆,销售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是否已经迎来刻不容缓的报废期?
北京某新能源汽车4S店工作人员说:“我们质保都有六年。车是3年6万公里,电池是6年20万公里,过了质保期哪里坏换哪里,(电池)里面分很多组合区。”
新能源汽车观察员邱锴俊指出,应区分电池的“质保期”和“生命周期”:“说动力电池过保并不意味已经过了生命周期,国家政策要求核心零部件3年或8万公里的质保这是底线,不是说电池到了3年或者8万公里就没有使用要求了。设计的使用寿命要跟车的设计使用寿命是一样长的,但确实有个续保的问题,(续保)也能保证它的继续使用。动力电池企业也要保证电池过了质保之后,保证不会出安全隐患,这是要在设计寿命的时候就要考虑进去的。”
关于责任主体以及费用承担比例的问题,业内争议存在已久。电池生产企业认为,他们将动力电池卖给整车企业,回收的费用就应该由整车企业负责;整车企业认为,电池被消费者使用几年,如果回收的话,整车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承担费用;而消费者则认为,自己电池被回收,整车企业与电池生产商应给予一定补贴。4S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无相关政策对动力电池回收作出规范:“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应政策,电池属于污染品,国家肯定会有相关政策,但是十年之后谁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虽然我国曾先后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但目前并没有针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的专门立法。邱锴俊指出,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与普通电池的回收,有较大的区别:最大区别一个是量会很大,流程也会更长,动力电池回收要求更高,可能是在衰减80%的时候就要进去回收的流程,但是回收不是马上就作废,而是积极利用,拿去做储能、其他用电的途径、市场、产品,不会那么快进入拆解、材料的回收利用。它的流程会比较长,工艺也会比较复杂。
有消息指出,截至目前,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已经组织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家进行了多轮商讨,其中,讨论重点在电池回收的安全检测以及回收过程中的费用承担问题。邱锴俊分析,车企应在回收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就根据现在征求意见的《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就应该是车企的责任,起码牵头方得是车企,动力电池企业把电池卖给了车企,那么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之间也有一个回收的义务;消费者对接的是车企,对不到动力电池厂商。最终落地谁来干回收,以及回收过程中商业利益的涉及和考虑,确实动力电池厂商做会更方便一点,但是肯定是车企来负主要责任的。
- 全球液晶面板业暗战继续 双寡头局面露雏形
- LED行业无序竞争 市场利润被摊薄并购频发生
- 液晶面板企业加速军备竞赛 技术成关键因素
- 动力电池产业迎爆发式发展 产能不足供不应求
- 新能源车电池荒明年缓解 投资风口将随之关闭
- 十三五充电基础设施分区域分场所建设指南出炉
- 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待建 标准出台在
- 动力电池业今年迎来爆发 供需平衡明年可实现
- 无人机市场乱象:山寨成风 缺乏行业监管和规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