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主流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主要经济切割32、48、49、55英寸的液晶电视面板。最近,创维酷开已将55英寸4K液晶电视的价格放低到2799元,电视大尺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平均尺寸的增加,未来60、70英寸的液晶电视的需求也会扩大。但是,现在中国内地60、70英寸液晶电视的面板主要都依靠进口,而10代以上液晶面板线可以经济切割60~70英寸的液晶电视面板,所以京东方、华星光电都想布局10代以上的产线。
其次,从竞争角度看,目前韩国三星、LGD的液晶面板产能在全球领先,中国新兴的面板企业与它们的产能差距明显。京东方上马10.5代线,一旦建成满产,那么京东方在全球面板业的排名将跃升至第三位。晚于京东方崛起的华星光电,目前有2条8.5代线、在建1条6代线,如果上马11代线,也可以尽快缩小产能差距,提升在全球面板业竞争中的名次。况且11代线不只能经济切割60~70英寸的面板,也可切割其他中小尺寸的液晶面板。
但目前液晶电视面板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苗头,上马11代线,能迅速提升企业在面板行业地位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
群智咨询预计,2015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供给量2.71亿片,需求量达2.52亿片,明显供过于求。而到2016年,需求面无明显增长,而面板的产能供应将持续增加,预计2016年供过于求的压力更加明显。而大尺寸化,有助于消化产能。液晶电视年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可消耗9万片面板产能,相当于1条8.5代线的产能。
正如IHS分析师吴荣兵所言,华星光电是否上马11代线,不只着眼目前面板的供需关系,更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随着手机、电视平均尺寸的增加,全球面板面积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另外,技术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华星上马11代线,它切割的60、70英寸等超大尺寸的液晶面板预计将不只满足电视面板的需求,而会开拓商用市场。
未来物联网时代,车站标牌、商店橱窗等都可以换成大型的液晶显示屏。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样创新应用的技术和能力,如果没有,单纯只是普通面板产能的扩张,那么产能过剩的风险会不断被放大;如果有,那么在“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就能开拓许多新的应用,化解巨大的产能压力。
- 动力电池产业迎爆发式发展 产能不足供不应求
- 新能源车电池荒明年缓解 投资风口将随之关闭
- 十三五充电基础设施分区域分场所建设指南出炉
- 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待建 标准出台在
- 动力电池业今年迎来爆发 供需平衡明年可实现
- 无人机市场乱象:山寨成风 缺乏行业监管和规范
- 工信部发蓄电池规范第1批目录 涉多家上市公司
- 电缆行业增长趋缓 “十三五”谋求技术制高点
- 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加快 京津冀鲁等优先推进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