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信医药,这家成立于1951年的老牌医药批发经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凭着不断创新,从刚成立时年销售额不足百万元,至2014年销售额达到了21亿元。今年,浙江嘉信医药更是积极拥抱“互联网+”,创立嘉兴医药电商健康产业园,欲打造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具有特色的医药电商健康产业园。
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成浙北医药流通龙头企业
在许多人看来,医药流通企业只是将药品从医药生产企业到病人之间的“搬运工”,和制造业企业动辄有新技术、新产品问世相比,似乎医药流通企业创新并不明显。浙江嘉信医药,这家从最初的小型医药经销公司崛起为今日全国1.3万多家医药流通企业排第59位,浙江省排前5位的浙北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其成长经历足以反转公众的这一印象。
1951年4月18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浙江人民医药公司嘉兴经销处,这就是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据当时的资料统计,包括中药材、西药和医疗器械一年的销售总额不到百万元。
此后的几十年里,作为一家普通的国营医药流通企业,和国内许多国企一样,企业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浙江嘉信医药真正开始崛起,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1991年,企业销售额为6600万元;1996年,嘉兴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当年销售额达到2.8亿元;2003年,经改制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则达到了7.2亿元,跻身全国医药商业企业百强行列。2010年,浙江嘉信医药完成销售额16亿元,是公司成立时销售额的1600多倍。
那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浙江嘉信医药突然爆发如此巨大的能量?“主要是我们企业从1992年开始,在经营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张陟荣说。
在经营管理上,1992年,为改变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公司大批引进专业化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员,并大胆起用年轻干部,通过调整企业人才结构,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同时,企业还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医药总代理总经销模式,丰富了企业经营品种,大大开拓了市场。
在技术改造上,1994年,企业就跟浙江大学合作推进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建设,在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率先使用了ERP管理软件;2010年,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引入了WMS系统,建成了半自动化分拣系统;2012年,企业又与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系列ERP等信息化、数据化管理软件,全面实现了企业经营、物流、财务、人事管理上的信息化、数据化。
借力“互联网+”
打造“大健康产业”平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加剧,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全国医疗企业都在为求发展积极布局谋划,那么作为嘉兴本土医药销售巨头的浙江嘉信医药,又在谋划什么呢?“从2013年开始,我们企业就决定再次创业,建设占地68亩,累计投资2亿多元的嘉兴医药电商健康产业园。”张陟荣告诉记者,今年6月,产业园正式建成。
在基础设施上,目前产业园已建成包括办公、仓储和综合楼及辅助设施等共67136.26平方米建筑;在软件配套上,一方面,产业园拥有符合现代医药物流的仓库及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平台,并申报取得《药品第三方物流服务确认件》,为浙北首家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园区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与嘉兴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省内医药、互联网相关专业高等院校深度合作,作为各大院校的实习单位,保障医药电商人才的长期、可持续的培训和引进。
“浙江嘉信医药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几代医药人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舒展企业发展蓝图时,浙江嘉信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鸣感慨万千,从企业成立至今,浙江嘉信医药一直秉承诚信经营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年年名列地方纳税大户榜。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尤其是财税部门也在税收优惠、税收政策等方面主动对接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更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 华东医药:终止收购克雷默斯制药公司
- 中科院:旗下机构埃博拉检测试剂盒获得验证
- 福瑞股份:诉海斯凯尔不正当竞争一案胜诉
- 美亚光电:发力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 益佰制药与掌上药店App拓O2O市场
- 白云山再掷10亿合作办医院 加速布局“大医疗”
- 安贞医院东方资管合作办医 安贞医院无股权
- 一心堂扩张成瘾 停牌期购460家门店
- 博雅生物:曲线收购南京新百医药 资产定增5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