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与钜盛华均为“宝能系”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潮汕老板姚振华。上述交易是“宝能系”第三次举牌,至此,“宝能系”累计持股15.04%,取代央企华润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打破了万科近15年的股权平衡格局。
“凶悍”的举牌背后,是姚振华、姚建辉两位潮汕兄弟神奇的发家史。据媒体报道称,姚振华、姚建辉以建材贸易起家,以宝能集团为平台,目前已构筑起集地产、保险、物流、教育、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宝能系”,其中最大的产业布局是宝能地产,核心金融平台则是前海人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每举牌万科一次(5%的股份),需要耗资约80亿元,三次举牌,“宝能系”耗资约240亿元。不过,在运用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工具后,实际现金支出可能只有百亿元出头。
15年万科大股东易位
这是本次A股大跌以来,“宝能系”第三次举牌万科,每次均拿下5%左右的股份,目前累计持股15.04%,正式超越王石亲选的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
万科8月21日股权登记信息显示,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及其附属公司的股权占比仍维持在14.97%。“宝能系”第一次举牌前双方并无沟通。中报业绩会上,万科总裁郁亮向媒体表示,前海人寿第一次举牌是在救市期间,当时很匆忙,他们可能也没空,举牌之后就和万科取得了联系。
8月17日,郁亮向媒体承认,“宝能系”举牌后,他拜会了大股东华润管理层,华润表示将继续支持万科。
如果“宝能系”有入主万科的目标,那么股权将是第一个“战场”。
在8月21日到27日之间,华润是否有增持,目前尚不清楚。如今,就股权来说,万科管理层仍然占优。
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控制者是董事会。因此,在控制董事会提名与罢免上,“宝能系”尚存障碍。
钜盛华通过收益互换工具持有的部分股份将在明年6、7月到期。然而,万科本届董事会任期要到2017年才结束。在此之前,如果要罢免任期未届满的董事,需要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
杠杆资金达百亿级
三次举牌,“宝能系”总计耗资在240亿元左右。在运用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杠杆工具后,其实际现金支出可能只有100亿元出头。
第一次举牌,前海人寿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万科5%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估算,动用资金约80亿元。
第二次举牌,7月24日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系统买入万科0.93%的股份,钜盛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买入万科0.26%的股份,以当天万科A15.58元的股票均价计算,这两部分股份总计耗费自有资金约20亿元。同时,在7月21日~7月24日之间,前海人寿还通过银河证券以及华泰证券提供的收益互换产品买入总计占万科3.81%的股份,这部分股份耗资在60亿元左右,不过这部分是杠杆资金,宝能系并未实际动用真金白银。
第三次举牌,截至8月26日,前海人寿买入万科0.73%的股份,以当天13.25元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份耗费自有资金10.6亿元;钜盛华通过融资、收益互换产品买入万科4.31%的股份,耗费杠杆资金63亿元。
动用的100多亿元自有资金中,前海人寿贡献了绝大部分,而前海人寿的资金大部分又来自海利年年、聚富产品两款万能险。
前海人寿的险资成本并不低,最近两月前海人寿披露的产品利率在5%~6%,除此之外,还需算上推广、管理等费用。钜盛华除了承担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工具的风险与利息外,还付出了一部分现金。这部分资金或来源于股票套现以及股权质押。去年,该公司在宝诚股份上套现约3亿元。今年7月,该公司又将公司股权分别质押给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江苏银行深圳分行。
- 巧用杠杆工具 “宝能系”耗资百亿成万科第一大股
- 黑石公司:将收购理财初创公司 机器人理财顾问崛
- “工农交”三大行净利增速大幅放缓
- 中信证券被带走8人身份:均是骨干
- 中邮基金申请挂牌新三板
- 中金: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 财政政策稳增长是关键
- 国美控股集团副总裁:今年拿到消费金融牌照
- 毅达资本董事长:科技+资本是媒体融合催化剂
- 浦发银行中期净利239亿 不良贷款隐忧继续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