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百出的预付卡已成为网民眼里的“糟心卡”。网民认为,消费者应在办理预付卡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关预防、监管和处罚机制的建立健全更是刻不容缓。
追讨无门
提及自己的预付卡受损经历,很多网民颇感闹心。
“短短一年内美容院两次易主,美容师换了又换,现在连店名都改了,但总算还认账。现在问题来了,让我三个月内做完卡内套餐,可这个基本要十天半个月才适合做一次,还有15次怎么可能在三个月内做完?”网民“COCO不相信奇迹”说。网民“普宁人”抱怨称:“以前剪头发时也办了一张,充值三百送一百,没花完老板换了,开始不认账了。”
惨遭损失后,很多网民囿于维权艰辛只得自认倒霉,一些愤然不平者在社交网站上晒出店主信息“通缉”后也不了了之。网民“赵占领”表示,“宰的就是会员。而且消费者普遍面临维权举证困难,因为理发店既不签书面协议,也不出具会员卡消费记录,数据也容易被篡改。更有甚者,有的连会员卡都不提供。”
面对巨大的消费风险,很多网民表示只能“自求多福”,在办理预付卡时增强自我保护意。
严惩不贷
“一张小小的预付卡成为了一些商家回笼资金、锁定客户的有效工具,如何防范预付卡‘卡住’消费者,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早日出台。”网友“小牛牛要奔月”称。
网民“叶文彪”建议,当出现违法现象时,要对违法经营者严厉处罚,并及时对企业的失信信息予以公示,使其一时失信,处处受限,增大其违法成本。通过这种惩罚方式警示经营者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始终放在法律规制的框架下充分保护。此外,为了防止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和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利益,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推出规范的合同文本,在合同中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履约时间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一旦双方发生纠纷,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对经营者进行索赔。同时,要适当简化诉讼和仲裁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以便及时制裁违法的失信行为。
还有网民提出,应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由监管机构对发行商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商家的经营状况和信誉决定风险保证金缴纳的比例,从而增强预付卡的信用基础,在商家破产、跑路时,降低消费者的损失。
- 中保协:上半年财产险网销电销渠道保费近800亿
- 地方债发行过1.7万亿 部分地区发行利率上浮
- 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16亿元
- 7月银行结售汇赤字2655亿 上月为盈余129
- 职工医保最高报销提2.7万 重大疾病医疗补助涨
- 7月数据:5.7万个500万账户消失 55万个
- 商品众筹上半年总成交超8亿元 京东众筹占比过半
- 二季度海外并购确定额59.9亿美元:TMT等占
- 保险营销员上半年暴增53万人 增员创六年新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