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论:观众也是安全“第一响应者”
2015-8-24 11:52:5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世界田径锦标赛正在北京举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众多赛事服务人员以及观众云集一城,既是国际体育文化的一大盛事,也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次考验。
在现代社会,大型公共活动在组织和筹办过程中,常面临参与人数众多、身份各异,管理千头万绪、突发情况多等不确定性因素。有效排除潜在危险,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除了完善管理程序,也需要善用“第一响应者”的作用。
“第一响应者”的概念起源于急救医疗服务,以减少交通事故伤害、完善医疗救护系统为目标。美国“9·11”事件后,“第一响应者”扩展至应急管理领域,其含义扩大为首先到达灾难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第一响应者”主要是指公安、武警、治安志愿者、巡防、保安等群体。赛事安保、反恐防恐、交通疏导、社会防控以及应急处置,都属于他们的工作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活动的观众,过去总会把自己排除在“第一响应者”之外。其实,在大部分赛事、活动中,观众是占比最大的人群。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赛事、活动的安全管理水平。观众理应从“被动者”变为“响应者”,尽快成为应急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等待救援的客体。
以人群踩踏事故为例,首先要让观众明确并且形成意识,赛事现场哪些地方容易拥挤。一般而言,观赛场所的出入口、疏散通道、楼梯口、上下层看台处等往往是事故多发地带。处于这些部位时应提高警惕,如果遇到移动迅速的人群,当尽量避开,降低被冲撞后倒地的危险。万一发生了拥挤踩踏,千万不要慌乱,说服自己,把情绪稳定下来,并注意观察现场情况和周围环境,依据应急标志、安全通道等指示,沿着墙壁或坚实的栏杆快速逃生,并在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或向现场安保力量求救。
由于现场观众的行为能力有强有弱,自护自救意识参差不齐,事故来临时,除了自保之外,也应当尽量帮扶身边人,团结互助,以求共渡难关。尤其要牢记,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继续向前拥挤,极易发生踩踏。从沙特阿拉伯麦加投石驱邪桥12年内三次大规模踩踏,到去年末上海外滩的拥挤踩踏,惨痛教训无不说明,更多人理性自救,是发生意外时最有效的应对。
从外围保障看,为确保大型赛事的顺利进行,政府部门、公安机关会采取车辆限行、交通管制等管理措施。能否取得实效,也与市民的理解、支持与积极配合有极大关系。具体到赛事举办过程,观众需留心相关单位发布的赛前提示,明确赛场禁限带物品,不做违规行为。即便不幸遇到突发事故,也要注意冷静收听现场广播,听从现场安保人员指挥,配合其工作,尽快就近、有序撤离。不凑热闹、不盲从移动,争取将事故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大型公共活动的举办,虽然会提高公共安全管理难度,但是群众往往需要这样的活动来克服“陌生人社会”的隔离感,找到共同体感觉;也需要这样的活动来克服“沙粒社会”的分散性,提高自组织能力。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自觉树立“第一响应者”意识,摁住风险,让它无处发威。
- 人民日报刊文:不必过于计较人民币纳入SDR时点
- 人民日报:汇率纠偏旨在市场化 没必要过度解读
- 人民日报:房价不会重回大步快涨时代
- 俞敏洪:把自己当普通人做不成事
- 美联储前主席:中国正向市场化汇率制度迈进
- 体总刘鹏:足改不能有速胜论 做好承受代价准备
-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步入安全可持续增长轨道
- 项俊波:中国保险业规模有望5到7年内赶上美国
- 人民日报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守住脚下安全防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