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几乎各家参会的公司,都试图在会场上打出一份招聘人员的广告。记者在论坛现场还发现,包括智能交通、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等各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均在现场设有招聘宣传点。
在围绕“未来汽车”这一生态圈所带来众多创业型团队踊跃参与的同时,他们对资金和人才的“资源饥渴”快速显现。
汽车互联网企业“抢人”
“希望业内对我们这件事情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可以联系我们。”在做完对于互联网和汽车行业融合过程中的新的话题和机遇的演讲之后,阿里上汽互联网汽车合资公司首席产品官蔡明趁机在现场植入了一次“招聘”广告。
实际上,不只是阿里上汽,在本届智能汽车发展高峰论坛,除新颖的观点碰撞之外,对公司业务、理念,以及招聘信息的发布同样以各种方式充斥着场内外。“这是我们百度无人车的整个团队。”百度无人车负责人倪凯在论坛演讲完毕后,指着一张仅有20人上下的团队集体照向现场来宾介绍,“这是以前的照片,现在的人数会多一些。”
即便如此,这样的团队规模仍不能满足百度无人车业务的发展,倪凯的团队仍在继续扩充。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的智能化命题中,需要的人才种类十分复杂。“在汽车智能化引爆点上无论是汽车的产品、研发还是生产、销售、流通、服务都会有变化,产业需要标准化。”车云网CEO程李向记者表示,这就需要各界有更为丰富知识背景的人才。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成熟的汽车厂家,或者互联网巨头公司相比,绝大多数“未来汽车”概念的参与者都是创业型的小公司,起步中的这些公司对人才和资金都更为渴求。
急需资金持续投入
“未来的汽车不是商品,而是一套服务。”正时汽车联合创始人汪云洋向记者表示,而在这个服务链条之中,“从选到买到用到养到修,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痛点。”
在部分创业者看来,在整个由“未来汽车”概念带来的服务市场,都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然而,创业公司目前的资金实力并不雄厚,也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快速盈利模式,但是这一领域已经被很多投资者看好。
据私募通的统计,截至2014年10月,仅车联网行业就吸引了机构投资者平均约2083.33万美元的投资规模。不仅如此,调查还显示已有17%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了车联网的投资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调查的机构投资者中,43%的机构表示计划在1年内对车联网进行投资,28%会在1~2年内投资。
持续的投资或将快速扩大这一领域的业务规模,但是在本届智能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之中,很少有企业谈到盈利这一话题。
在人才和资金都处于缺位状态、行业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构建合适的生态环境似乎更为重要。在创业型公司云集的“智能汽车”相关行业,盈利能力仍将是其未来的重要考验。
- 发动机安全气囊问题频发 广汽本田北京奔驰大范围
- 企业层面四处出击 中国高铁加速全球布局
- 上海整治非法专车:将通报驾驶员单位
- 北京8部门约谈专车指出四宗罪 滴滴连续两月被约
- 北京上海同时收紧专车政策 专车合法化犹可期
- 广深车牌限购“后遗症”:引发周边城市新车上牌量
- 国产大飞机首台发动机交付 飞机计划年内下线
- 专车合法化破冰 上海强制专车买三方责任险
- 国内车市上半年产销双降 大众十年来出货量首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