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汇率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更加真实的体现,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年内有必要将汇率波幅区间扩至3%。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绩显著。首先,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从过去的0.3%扩至2%。其次,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的单边升值转向双向波动,随着汇率弹性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市场更多的反映出市场供求关系。第三,人民币不再简单盯住美元,并且随着人民币逐步与多数货币实现直接兑换,人民币已经初步实现了参考一揽子货币。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十年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多的由供求关系来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在适时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上表示,目前中国仅有少量资本专案不可兑换,在吸取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后,中国已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而是改为推动实现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
对此,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李奇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关键步骤,是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宗良认为,过去的汇率水平主要受到经常项目的影响,如今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由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共同决定,并且通过市场化的措施来加强监管,有助于为企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汇率环境。
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成为最大贸易国后经济地位渐高,同时,人民币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审时有望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将进一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以及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专家普遍认为,央行在下半年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至3%是大概率事件。
李奇霖认为,下半年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从目前上下2%扩大至上下3%是有可能的,因为人民币汇率必须更加灵活、更有弹性,反映市场供求平衡,才能有效地促进SDR合理价值的形成。
连平也认为,下半年扩大汇率波幅至3%的可能性很大,这是汇改下一步重要的步骤之一。如果汇率不进一步扩大波幅,仍然停留在比较窄的波动范围内,那么,汇率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很难在市场有一个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 回购潮凸显 产业资本看好后市
- 中国黄金储备大幅增加 金价为何不升反降
- 10家银行参加民生金融融资案 预计下周结案
- 证监会:适时开展深港通 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健康发
- 养老金委托投资办法10月前出台 9省结余均超千
- 上海养老改革办法出台 未来年均入A股200亿
- 不良贷款高速增长 银行压力大 证券化推出时机成
- 传国开行获央行480亿美元注资 细节或将随后宣
- 希腊银行准备下周一开门 取现金额限制逐步取消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