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重中之重
2015-7-13 9:07:1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自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以来,持续引发舆论聚焦,人们既关注中央的顶层设计,也关心京津冀三地如何落实。
7月10日至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确定了北京贯彻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北京按2017年、2020年、2030年三个时间节点,部署四个方面目标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规模、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创新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高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方案揭开面纱后,“通州升级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成为这几天最火的新闻,有媒体感慨“尘埃落定”。毫无疑问,市行政副中心的确立,是北京城市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但是,如果将关注点只停留在“谁是副中心”,局限在市属政府机关如何搬迁转移上,就偏离了协同发展的要旨,也跟不上北京城市变化的步伐。
历经2008年奥运会和2014年APEC会议的举办,历史名城北京更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也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下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穿透这些表象,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巨大冲突,更令人深思。与此同时,北京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也对区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也决定了其目标所向:同步破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和区域发展难题,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北京必须重新思考,“在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的城市定位不够清晰,“强大的工业基地”曾是北京“名片”,“经济中心”也曾写入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功能都高度发达的城市,未必适合承担首都功能。积累了过多“一般性功能”的首都,也容易超负荷。“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确立后,对城市功能“做减法”,疏解非首都功能就势在必行。
当前,聚集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一般性的制造业,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教育医疗资源,部分行政、事业、服务单位等。辩证看待,既要承认和肯定其对首都发展的历史贡献,也要清醒认识其与城市定位的现实错位,更要看到其对首都发展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才能落实好城市战略定位。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也是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本之策。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但并非解决城市发展管理问题的全部。
郭金龙说,城市功能是否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取决于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恰恰受制于某些“短板”。不管看到多少高楼大厦、名胜古迹,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就会损害首都的美好形象;不管上了多少项目,一条没人管理的臭水沟就会凸显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围绕解决城市发展“短板”和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环境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位,让广大民众切实感受到疏解与提升带来的好处,理解、支持、参与,共同做好疏解工作。
他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将着力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他呼吁党政官员,自觉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自身发展。
北京市委全会决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聚焦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力争率先取得突破。要更加重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首都的科技、产业、文化及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内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郭金龙希望,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完善、产业更高端、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生活更便利,文化与科技比翼齐飞、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
目前,北京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过快增长,历次确定的1000万、1250万、1800万等人口控制目标屡屡被突破,各种“大城市病”也多与人口相关。人口向北京聚集,无论常住还是暂居,根本原因还是北京承载的功能多。只有疏解功能,调控人口才能见实效、不反弹,才能为城市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修复争取时间、空间。
何况,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常有“资源和机会被北京吸走”之叹。北京将一般性功能迁出,必将与周边地区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当然,这种疏解不是简单的企业迁移,更不是污染输出,而是相互配合的转方式调结构、区域产业的集体提升。
一株植物,修剪枝蔓,主干才能长得更强壮。一座城市也是如此。疏解非首都功能,非轻易之事,也难一蹴而就。疏解功能、协同发展“首先是好事,其次才是难事”,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出发,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坚持市场与政府两手用力,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态度坚决、路径理性,就能超越短期的利益考量,克服眼前的畏难情绪,牵住疏解功能的“牛鼻子”,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首都。
- 人民日报:下半年物价可能小幅回升
- 任志强:做股东要有当老婆思想 不能套现就跑
- 人民日报:股市为何会暴跌?稳市政策真的没用吗?
- 贾康:楼市调整或年内完成 不存在“崩溃论”
-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 专家:民资进入油气领域 无法撼动两桶油垄断地位
- 日媒:中国多地盲目开发新商场 或面临倒闭潮
- 外媒:中国楼市现复苏迹象 股民赚钱后赶紧买房
- 交行:预计6月CPI为1.3% 全年平均物价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