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指导意见》,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将重点依托大型航空枢纽,遵循航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和推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推动低污染、低环境风险产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把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科技创新引擎和开放合作平台,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张宁表示,民航不仅需要跟铁路、城轨、公路、港口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大结构、大布局,同时民航业也需要与区域经济、物流业、房地产业进行紧密衔接,这样才能扭转民航业尤其是机场长期亏损的现状。
张宁认为,此前临空经济区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经济区的产业太过传统和落后,例如一些经济区内的产业仍以冶炼、石化等为主,缺少高端和创新产业。二是经济区跟周边的交通网络没有打造起来,无法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作用。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此后临空经济区规划和建设的前车之鉴。
此次《指导意见》规定临空经济区设立的几个条件,一是原则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者其他区位优越、物流便利、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布局;二是所在地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应在10万吨以上或年客流量1000万人次以上,空域条件较好,现代交通运输体系较为完善,便于开展联程联运和陆空衔接,有一家以上的基地航空公司或若干家大型物流公司入驻,适当考虑通用航空基础好、航空制造业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三是所在地机场周边现有产业园区基础良好、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临空指向性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周边货运集疏运网络系统与机场货运能力匹配,有利于承接与集聚发展相关产业。
国家民航局发布的2014年年鉴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62个城市依托54个机场规划或建设了63个临空经济区。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有望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建设临空经济区的“样本工程”。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一位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北京国家城发院曾发布过2014年临空经济报告,报告建议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核心建设京津冀临空经济合作区(简称“京畿新区”),打破三地行政区域束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报告还提出,“京畿新区”应涉及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部分区域。
由于北京新机场周边的铁路路网、公路路网布局日益完善,随着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津冀合作功能的确立,还将规划建设连接京津冀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与周边城市、机场、港口的便捷交通。
张宁表示,随着北京新机场和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逐步加快,京畿新区的设想或将成为现实。
- 中国邮轮产业之殇:制造业仍是空白 管理滞后
- 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两类股将直
- 机票代理进入“零佣金时代” 携程去哪儿等将受影
- 经历5年下行周期后 “一带一路”带暖国内航空业
- 克拉运河开凿渐进 将利好港口和航运企业
- 陕西收费公路一年亏54亿 资金缺口将达340亿
- 渝长厦铁路纳入国家规划 成“一带一路”新通道
- 铁路货运价格4连升幅度近50% 电厂采购乏力
- 年报业绩料改善 航企走出泥潭春天脚步渐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