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该是竞争对手的百联系和王府井应该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它们会合资发展,然而在实体零售越来越难做的今天,“传统老字号”们正联手转型。
6月23日,国内南北“老牌”零售企业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联股份”)、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王府井百货”),与国际专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利丰贸易(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利丰”),签署三方合资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注册在上海自贸区。
记者了解到,成立上述合资企业,是百联股份与王府井百货希望南北联手,从传统百货转向自营模式,以增加利润,应对电商冲击与市场竞争。
三强合资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由百联股份与王府井百货分别持股40%,利丰持股20%组建,首期注册资本4800万元。
根据三方的计划,该合资公司将发挥三方的资源优势,利用百联与王府井百货遍布全国的线上线下零售渠道资源,借助利丰遍布全球的采购网络与供应链管理优势,合作推进零售企业自营业务的发展,探索推动国内传统零售业的转型。未来,该合资公司将成为百联、王府井及利丰推动自营业务战略及境内外采购的协调平台,整合三方资源,实现“1+1+1>3”的效应。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的主要业务,一是自有或授权品牌开发,其将通过自主开发、取得授权或收购的方式推进品牌的开发;二是总代理、总经销,该合资公司将协助寻找适合百联股份、王府井百货零售渠道的外部品牌(包括线上及线下)或品牌中的合适产品开展总代理、总经销业务,借用三方已有渠道资源及开拓其他外部渠道,迅速拓展市场,形成销售规模;三是招商协同,该合资公司通过三方的业务网络来确定和引荐适合的零售商、品牌商进入三方零售点经营,包括境外商品的采购与分销;四是品牌推广与营销,合资公司将负责旗下品牌的推广与营销,创新营销手段,制定品牌价值定位、品牌视觉及空间形象体系的规划、品牌服务理念和行动纲领的规划、品牌通路策略的规划及实施品牌传播及营销等。
三方合作的短期目标为,借助该合资公司平台,打通从品牌与产品企划、产品生产与物流到零售运营的各供应链环节,完善传统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长远目标为,合资公司逐步被打造成为拥有“互联网+”基因,具有一流买手团队、品牌营销能力、全渠道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的新型品牌开发管理公司,推动国内传统零售业产业链的建设、海外业务的探索及文化产业的打造。
“关店潮”后的转型
缘何原本是同业竞争者的百联股份和王府井百货会联手呢?
“百货业都有地方特性,一般都是各自为政,然而随着电商冲击和成本增加等压力,让百货业者近几年陷入尴尬境地,其比之电商则价格没有优势,比之购物中心则缺乏体验感,因此很多百货项目都选择关店止损。”零售业资深专家丁浩洲指出。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大型连锁百货样本2014年以来已经和明确将要关店的数量达到38家,其中,关店数量最多的百货品牌为百盛百货、马莎百货,各为5家;其次为伊藤洋华堂,关店数量为4家,而王府井百货、中都百货、NOVO百货、宝莱百货、尚泰百货等百货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均有关店现象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关店现象最严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杭州、常州和青岛。
“关店潮后,百货业者必须面临或退出市场或转型的问题,在百联看来,传统百货业缺乏自主经营,其一直沿用的都是租赁式的联营扣点模式,即商品其实是品牌商的,与百货扣点分成,一旦商品发生问题则百货企业很难掌控,且对于货源也无法管理。因此,百联系通过与王府井、利丰合资,可以从利丰的供应链优势入手,结合百联系和王府井一南一北的区域化优势进行总代理等模式运作,甚至买断运作,扩大自有与授权品牌的开发及采购。要知道自营模式下,百货业者的利润率会提升,而且可以更多掌握经营方面的话语权。”百联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而将合资公司落户上海自贸区,是基于自贸区在助推新合资公司发展中的红利效应,且确保今后在生产、流通及零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可保持政策优势。
据悉,百联股份综合百货业务,拥有47家门店,旗下的主要商号包括,第一百货商店、永安百货、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连锁、百联购物中心连锁以及百联奥特莱斯连锁等。2014年,百联股份(综合百货)实现规模销售380亿元,利润总额15.1亿元。王府井百货销售网络覆盖华南、西南、华中、西北、华北五大区域,在30个城市开设45家连锁门店。
根据规划,上述合资公司成立后,初期业务将重点开发男装、婴童、家居生活、潮牌等品类,三年内将打造六个品牌,计划开店300家,实现终端销售10亿元。
“实际上,自营也仅是一种手段,百货业者最终要解决的是如何抓住客源和提升利润的问题,现在电商冲击越来越大,更多实体业者或自己搞电商,或转型体验式购物中心,而自营也是一种方式,但很多在海外自营能力很强的百货到了中国市场,依旧因为买手采购的货物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或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弊端而遭遇水土不服,因此上述合资公司的自营模式能否成功还需拭目以待。”丁浩洲分析道。
3年内将打造6个品牌
记者注意到,发展自有品牌是此次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
据悉,合资公司成立后,初期业务将重点开发男装、婴童、家居生活、潮牌等品类,3年内将打造6个品牌,计划开店300家,实现终端销售10亿元。
利丰作为中国香港的百年企业,在自有品牌、授权品牌和独家品牌领域方面都拥有不少领先的经验,也获得了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代理权。利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与百联和王府井两家公司并肩合作,这是一个沪京港三方面合作的少见例子。根据利丰长期与国外百货公司的合作经验,我们认为传统的多品牌零售商,应透过开发"自有品牌"和"独家品牌"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产品和购物体验,从而建立差异化的优势。我们也认为现在是做自有品牌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其实,百联与王府井在自有品牌的开发上都已做了尝试。去年1月份,王府井百货推出首个自有品牌FirstWert,今年4月底,百联也推出了其首个自有品牌FredRoyal,两家百货的首个自有品牌均主打男装服饰品类,其中FirstWert为男士衬衣品牌,FredRoyal则为男鞋品牌。
据百联股份相关人士介绍,这是百联股份以自有品牌推进自营业务的突破口,百联股份今后还将不断积累经验,与东方国际等企业合作,将相继创立男式衬衫、袜品等自有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在零售行业的竞争实力。
传统商业转型步伐加快
在当前传统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商业转型迫在眉睫之际,沪上商业航母百联的转型备受关注。
今年4月,百联发布公告称,由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国开金融牵头多家投资机构注入30亿元资金,参与百联集团旗下最大上市公司—百联股份的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重组能否为上海商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百联表示,借此次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契机,百联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加快实施奥特莱斯业态的全国拓展战略;深度进军苏浙沪皖等区域一、二、三线城市;打造百联联合院线,提升文化娱乐、休闲体验功能;加快传统业务转型,提升自营比例,打造自主品牌;主动拥抱互联网,打造“互联网+全渠道”的百联商务电子化新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整合集团相关牌照资源,培育发展类金融业务等。
据悉,百联集团3年转型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将贯彻两条主线:“商务电子化”和“传统业务改革转型”。计划经过3年整体转型,商务电子化完成“三步走”,集团相关业务、线上线下实现全覆盖;核心业务实现转型,综合百货保持全国领先;超商扭转下滑趋势,战略合作做强做大。
而有着“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王府井百货,早在去年8月也宣布启动全面战略转型,主要包含核心能力构建、全渠道建设与新技术运用、业态发展以及企业组织变革四部分内容。同时,王府井百货宣布不再以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开店,并将发展重点转投购物中心与奥特莱斯业态。
在全渠道建设上,王府井百货通过微信服务号、互联网金融会员卡“王府UKA”、王府井APP服务平台等多种技术手段,搭建立体网络化顾客服务和营销体系,依托网上商城全面拓展互联网新渠道。据悉,王府井百货目前拥有近300万VIP顾客,其中活跃顾客达到155万,VIP顾客消费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48%,公司及门店微信服务号和订阅号粉丝总量达到近50万人,线上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117%。
王府井百货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零售企业大多采取联营模式,这让我们离市场和消费者都越来越远,企业的自我经营能力在弱化,零售业千店一面的现象越发严重。转型重要的是提升商品的经营能力,在管理模式上革新,就像过去联营时代无法进行单品管理一样,现在我们正在全面地进行单品管理。”
- 京东涉嫌价格欺诈吃50万罚单 3年累计被罚27
- 业务面临深度调整 华润万家在京关闭15年老店
- 中投拟13亿欧元收购海外10个购物中心
- 三全外卖在京布点受阻 拖累利润 覆盖率过低
- 苏宁云商将在上海建设第二总部 或设金融集团
- 美团与大众点评上演全武行:员工再互殴
- 罗森拟三年扩充至1000家门店 凭什么赚钱?
- 华润整合乐购纠纷爆发 人事调动被指曲线裁员
- 顺丰速运:拟在湖北建航空货运枢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