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地坛论坛:聚焦“京津冀一体化与全国碳市场”
2015-6-16 15:38:2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作为国家发改委“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环交所)和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共同举办。会议内容聚焦全国碳市场建设,围绕如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促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展开了充分研讨。
今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行市场化机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强调要“健全跨区域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三地应该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成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碳交易试点和跨区碳市场建设,为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2013年底开市以来,北京碳市场在配额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配额交易量突破500万吨、交易额2.28亿元,均居全国前列,试点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北京已经与天津、河北等省市签订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并与河北省承德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但为建设区域性碳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本届论坛期间,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环境交易所签署了国内首笔碳排放权场外掉期合约,交易量为1万吨。掉期合约交易双方以非标准化书面合同形式开展掉期交易,并委托环交所负责保证金监管与合约清算工作。此次场外掉期合约的签署,标志着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又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实现了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北京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拓宽交易参与人风险管理渠道,是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论坛期间,环交所还推出了“自愿减排量微商平台”。该平台是环交所倾力开发的全国首个基于微信系统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销售平台,标志着CCER销售渠道由PC端延伸至移动端,更加方便机构、个人通过购买CCER践行低碳理念,体验绿色生活。同时,环交所与绿巨人能源有限公司、盐城日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碳资产开发协议,帮助企业管理碳资产、实现碳收益;与兴业基金、神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探索节能环保行业融资模式及产业和资本融合的新途径。
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指导下,2013年北京绿色金融协会联合京津沪深四家碳交易平台,共同发起中国企业碳披露项目,旨在鼓励企业对外披露碳排放信息及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措施。本届论坛发布了《中国企业碳披露报告2014》,与2013年度报告相比,参与披露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碳交易试点的成功运行和对全国碳市场的良好预期。
- 广州国际照明展开幕:厂商欲再加码价格战
- 超六成农村老人不愿进城 是养老新痛点
- 中国物流行业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互联网+”是媒
- 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开幕:金电联行凸显三大亮点
- 珠三角房博会:颐和地产购房3年可无条件退房
- 2015年世界绿色设计论坛扬州峰会将举行
- 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举行
- 绿公司年会-曹国伟:社交媒体已成为销售平台
- 蒋锡培:传统医疗体制要改变 超过2/3的药没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