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后续政策将落地 绿皮书有望年内推出
2015-6-11 9:21:4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的工作安排,中国制造2025“1+X”方案,以及重点技术创新“绿皮书”有望年内相继推出;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则将在年内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随着各项具体的针对性政策落地,中国制造2025正在从一纸规划逐渐进入落实阶段。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介绍,“绿皮书”的前身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附件《十大重点领域演进路线图》。但考虑到《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中长期规划,时间跨度达到10年,期间技术演进方向和速度都有可能超出目前的预期,因此淡化了“路线图”的概念,而改为“绿皮书”。
李北光介绍,“绿皮书”将动态发布,会根据技术发展趋势,预计每两年发布一次,为制造业中的重要技术发展做出相应规划。李北光还强调,“绿皮书”并不只针对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罗列出的十大发展领域,还会根据中国制造2025推进中,需要发展的重点技术、关键技术适时编纂推出。
李北光还表示,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仅发展十大重点领域,而是要达到制造业水平的全面提升,这意味着未来相关部委和机构,还有可能针对国内制造业众多大而不强的领域推出相应的促进政策。
除了推出“绿皮书”外,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王黎明介绍,工信部等部委正在加快完善中国制造2025“1+X”方案,所谓“1”就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本身,“X”则是相关的配套规划。李北光介绍,“X”不仅仅是相应的产业领域,或者具体技术,而是涵盖金融、财税、人才、创新等多个环节支撑政策。另外,具体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以及其他制造业领域的发展规划,则将以“十三五”规划的形式陆续出台。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包括“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在内的多个重要智囊机构也将组建。据介绍,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顶级领导机构,由国务院相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承担日常工作。
其中,“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将是重要的智囊机构,并会承担对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还将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近日,工信部正式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94家公司的相关项目获入选,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已正式启动。
“这些项目都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来申报的。有些是以研究所的名义,有些是以公司的名义。”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高晓春介绍,“无论是研究所还是公司,项目成果都可以快速产业化和市场化,实际上目前很多研究所也有自己的公司平台,不存在公司主导的项目更容易转化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另一战略任务“工业强基”也将是年内的推进重点。日前,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工程等领域需要重点发展的18项技术、19项核心基础零部件、5项先进基础工艺,以及13种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财政部还将设立专项补助基金,给予相关企业资金支持:专项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 国台办: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便利
- 能源局抓紧制定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深圳:公立医院药占比收入2年后降至30%以下
- 国家96条措施助力创时代 破解顶层设计难题
- 发改委 :破除电信垄断 开放比罚款更重要
- 辽宁已试水电商登记“住宅公司”
- 三行业营改增方案7月或出 减税规模有望达万亿
- 险企积极备战个税递延养老险 政策方案望年内出炉
- 发改委:药品医疗器械产品不得高于2400元/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