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再现投资热 须警惕产能急剧放大风险
2014-10-21 9:48:4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可能又有不下十条线都在考虑上马。”1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4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表示,面板投资应该重视统筹规划,警惕产能急剧放大的风险。
南都记者获悉,国内面板产业近两年扩张迅猛,本土化配套能力也逐渐形成,面板自给能力取得实质性突破,数据显示,2014年1-8月,本土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提升至48%,预计到年底有望突破50%。但是,伴随着扩张步伐,关于产能过剩的忧虑就一直存在,本次论坛上,主管部门再次提醒应该统筹规划,刁石京表示,“大家又是一哄而上地去干,未来产业的竞争形势会非常的不乐观。”
面板配套率将达50%
论坛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整个显示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070亿元,同比增长44.6%,速度在世界绝无仅有。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提升到11.2%,国内骨干企业实现了满产满销,初步形成在北京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四个集聚的发展带,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院士欧阳钟灿表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能将超过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仅次于韩国位列世界第二位。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表示,1-8月份国内面板配套率已经提到48%,年底估计大概达到50%。“整体上看,全球显示面板产业的中心正在向大中华地区,特别是大陆地区转移集聚。”据其介绍,全世界的平板产业发展相对保持了比较平缓的速度。但是,得益于市场的快速成长,国内的平板显示市场发展得非常迅速。2014年平板显示设备支出中,整个大陆企业占70%以上。
这一增长势头在近期公布的业绩预告中也有所体现。14日,京东方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至1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8亿元至8.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50%。据京东方副总裁张宇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北京5代线、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以及北京8.5代线四条运营产线保持满销满产,新增产线产能逐步释放,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与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都已相继量产,合肥OGS触控产线也已顺利投产,产能爬坡顺利,良率稳步提升。
兴业证券分析师刘亮认为,随着2014年度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新建产线的陆续建成投产,产线纵深进一步拉大,产品结构调整能力进一步加强,京东方现已全面进入稳定上升通道。同期,根据TCL公布的信息,华星光电第三季度投产玻璃基板41.8万片,同比增长14.7%。
主管部门提醒勿一哄而上
由于面板近期形势向好,项目上马的积极性再次被点燃。刁石京表示,可能又有不下十条线都在考虑上马。“政府大的方向上是减政放权,可能很多审批的权限、核准权限都要放下去。但是,我建议地方和企业要对市场需求深入分析,不能光看当前。”
在上一轮面板投资集体冲刺时,就不乏声音忧虑产能过剩,称如果当时所有的项目全部上马,对行业将是一个灾难。国家随后采取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刁石京认为,目前的成果与当时的统筹分不开。其表示,“如果我们大家又是一哄而上地去干,未来产业的竞争形势会非常的不乐观。”
事实上,面板企业对于产能的增长也心存疑虑。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炳杰在论坛期间表示,面板供给部分迅速成长,“甚至到2016年会实现2013年的3.6倍产能,这是很可怕的产出。”其预测未来五年,8.5代工厂陆续开出很多的产能,以产能来讲,可能会压迫到7.5代的切割尺寸。
目前日韩以及台湾已经鲜少投资新的面板线,作为先期进入者,厂线设备等投入部分的折旧摊销等大多已经完成,相对来讲,摊销成本仍高企的国内企业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欧阳钟灿表示,国内又有一股液晶显示产业一拥而上,无序发展的倾向。“现在还不强大的大陆显示产业,如无序发展,很有可能重蹈前几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覆辙,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虽然产业这边风景独好,但是产业规模和显示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来比,仍然存在散而小的问题。刁石京表示,这就带来研发投入无法集中的问题,未来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难以形成未来集中的核心领域的创新突破。据其介绍,在关键核心设备和关键材料上,差距仍然非常大,设备覆盖率只有16%。因此,其建议企业更为关注创新、产业链完善,特别是下一代的技术发展。
- 汽车零部件企业亟待融入配套体系
- 技术升级是我国煤化工企业必由之路
- 业内人士:成就家具品牌,企业需严把态度关
- 中国品牌汽车需要怎样的发展氛围?
- 我国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 我国氧化铝企业如何“突围”?
- 家居独立店齐发力 地板企业或可借鉴
- 国内阀门设计水平低下 行业长远发展受阻碍
- 橱柜企业建立渠道不在多 而在于有多精
新加坡人民币期货出炉 旨在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
2014年1-8月浙江省浓硝酸产量数据统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