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造船瞄准经济环保 航运企业争相下单
2014-10-21 11:02:1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尽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胡问鸣预言2015年才是造船业的低谷,2016年才能往上走,但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大单已经送上,一次性新建15艘船。
“根据国家2013年12月发布的船舶报废更新方案,航运企业相继获得了补贴,便与两大央企造船集团敲定新船订单。”上海航运专家日前表示,全球经济在日渐复苏,航运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航运企业争相下单
自9月下旬以来,中国远洋、招商轮船、马士基航运分别发布造船计划。其中,马士基航运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海运公司,决定从2015至2019年,每年投资30亿美元购买新船、改造旧船。马士基航运距离上一次造船已经间隔了3年。虽然尚未宣布与哪一家造船厂合作,但它投资造船的消息,引全球造船业高度关注。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三大铁矿石开产商之一。根据中国远洋、招商轮船与淡水河谷公司达成的合作协议,淡水河谷公司授权中国远洋、招商轮船在25年内运输铁矿石,中国远洋、招商轮船需要分别建造10艘超大型矿砂船。上海航运专家吴明华透露,一部分船将由南通船厂建造。
中国远洋还明确下单给中国两大央企造船集团之一的中船集团,国庆节前与中船集团在上海签订合同,一次性建造5艘1.4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4艘20.8万载重吨的散货船、6艘8.2万载重吨的散货船,总计15艘船210万载重吨。此举创下了中船集团有史以来一次性接单总量最高的历史纪录。至今年9月前,中远集团已经给中船集团下单36艘船、274.09万载重吨。
更早些的8月11日,招商轮船与中外运长航集团宣布合作,出资11亿美元打造远洋油轮船队。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出现了新一轮造船运动。
中远中海获补贴拆旧造新
据悉,中远集团此次大单具有拆旧船造新船的性质。“国家规定,拆旧船造新船,要到两大央企造船集团建造,要加入中国船级社,这样就能享受每吨1500元的补贴。”吴明华透露,中国航运企业都愿意借助政府补贴实现船队更新。
2013年12月9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发布《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补贴基数为1500元/总吨,补贴力度大于2010年旧方案中的1000元/总吨,补助资金按50%的比例分别在完成拆船和造船后分两次发放,也就是拆船补贴750元/总吨,造船补贴750元/总吨。
补贴效应逐渐显现。截至9月底,中海集团至少收到财政部拨付的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专项补助资金2.15亿元,中远集团至少收到船舶报废更新补助资金13.79亿元。
造船企业还同时以船型升级吸引航运企业。中船集团称,针对中远集团等航运企业的节能、环保、高效的新要求,研发并储备了一批具备“高收益、低成本、低排放”特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良船型。将为中远集团建造的1.45万标准箱集装箱船、20.8万载重吨和8.2万载重吨散货船,都是中船集团具有良好经济性和环保性、技术领先的新产品。
造船业须谨慎乐观
“造船要有提前量,这是造船周期决定的。”航运专家吴明华解释,欧美日的经济都在复苏,尽管尚未完全走出低谷,但已经跨过了最困难时期。“船东手里是有钱的,马士基航运就是个例子,它去年盈利10亿元,今年可能突破20亿元,航运是它的主业,它要拿出钱来造船。”
中船集团认为,船企市场经营是3年滚动接单,订单效益要到2016年才能体现出来。据中船集团董事长胡问鸣判断,“2015年才是底,2016年才能往上恢复。”对于未来,中船集团上下都保持着谨慎的乐观。
- 中国正积极推进汽车企业“走出去”
- 红利政策刺激 国内新能源汽车迎发展曙光
- 近六成汽车经销商亏损 市占比是罪魁祸首
- 强制标准实施 倒逼国内轮胎行业升级
- 美国连续“双反” 重创中国轮胎业
- 日韩“战火”蔓延至SUV市场
- 自主节能车多处于“空窗期” 补贴红利效应暂未显
- 短期内梦想难照进现实 3D打印汽车逐步走向现实
- 政策即将实施 上海二手车商酝酿转型
9月份以来钢铁行业已经进入高危期
2014年1-8月湖南省离子膜法烧碱产量数据统计
中国正积极推进汽车企业“走出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