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全国每年浪费粮食达700亿斤
2014-10-15 14:36:0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下周在全国将集中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而国家粮食局官方同步发布的数字显示:全国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粮食每年达到700亿斤以上。浪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才能达到节粮减损的目的?
地方储量仓库严重过时农户科学储量比例不足3%
央广记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粮库,徐州目前共有3个中央粮食储备库和100多个地方粮库,仓储能力300多万吨。其中,六七年代建的老式粮仓占了不小比例,这类粮仓条件较差,有的甚至连烘干设备都没有。“最老的是苏联时代建的苏式仓,六七十年代时期建的粮仓,我前几天看,还有石头垒的仓。保温不好,特别是夏天会发热,如果漏水、受潮的话,粮食就会损失。”徐州市粮食局胡栋主任说。
龙岩市粮食局调控科科长兰福来告诉记者,截止到10日,龙岩市储备订单粮食入库就达60480吨,但在生产、运输、保存等各个环节中,粮食的损耗近达8%,虽然这几年有新建新粮仓,但是比例低,维修资金严重不足,科学储粮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少,这些都威胁着龙岩市仓储安全。
粮食的存储,不止有国家与地方的存储,还有农户的存储。国家粮食局最近的调查显示,在更多的储粮农户,也就是农民在自己家里储存,已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农户不足3%。据统计,每年700亿斤的粮食产后损耗中,发生在农户生产储存环节的损失占到了400亿斤,平均损耗率在8%。
记者走访了产粮大省河南省。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黑龙潭乡何庄村,人均耕地面积1.5亩,每到收获季节,数千斤的粮食存储成为难题,不少农户都选择在地头直接卖掉。
农户为什么不愿储粮?记者走访何庄村数十户农户发现,由于没有宽余的储粮房间,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直接将粮食放在了没有围墙的门楼下,不仅雨雪天气粮食受潮很容易霉变,更是成为了鼠类的天然“粮场”除了放在“门楼”下,一些有条件的农户也会选择在自家“腾仓备库”。
运输过程中存在大量人为损耗
粮食的损失不仅产生在存储环节,在运输环节也多有损耗。
做了二十年粮食收购生意的王辉说,“运输中损耗都是人为的,自己看不住车丢了,就损耗了,再就是粮库抽点,化验一盘抽几十斤,九牛一毛。此外,到里边再扣点杂质,看脱粒机脱的干不干净,干净就少扣点,不干净就多扣点。”
记者从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了解到,近几年,仅一个库就要从江西地区运入各种稻米近两万吨,而这些稻米所采取的运输方式为火车运输,长途的火车运输往往很难将损耗量控制在合理损耗范围的3%,损耗率经常会达到4%、5%。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综合科长兰俊浩告诉记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损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火车运粮工序繁杂。
“装车过程中粮食到了铁路站台,要堆到站台上,还要搬到火车体,火车体相对来说门的缝隙比较多,半路上停靠的地方多,经常会有一些偷盗,从缝隙中偷一点喂鸡喂鸭的都有,第二部分因为火车体运的途经比较远,温度高导致水分会蒸发一部分;还有就是火车体涉及的作业环节比较多,每增加一道运输肯定要增加一部分损耗,这部分损耗很大。”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综合科长兰俊浩告诉记者。
- 中小衣柜产能过剩严重 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 牛肉价格不断上涨 产业保持高景气度
- 江苏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 预计全年产量2300
- 国内外棉花价差预计缩小到合理区间
- 过度捕捞 浙江渔场渔业资源面临危机
- 红木家具销售回购等乱象有望被遏制
- 我国橱柜行业发展需注入新活力
- 我国古典家具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 家具行业需“创新”谋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