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过度金融化的社会是病态的 金融不是谁都能玩的游戏

金融投资  2017-3-23 17:45:0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透过过度金融化的种种表象,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对金融缺乏应有的敬畏。金融似乎成了谁都可以亵玩、可以参与的游戏。尽管很多人在这个游戏中被碰得鼻青脸肿,甚至倾家荡产。

  敬畏金融,它不是谁都可以玩的游戏

  刚刚结束的201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海内外智慧的碰撞声犹余音袅袅,在把脉中国经济、释放中国信心同时,也给国人敲响了一记记“过度金融化”的警钟。

  什么是过度金融化?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从四个方面描述了过度金融化的倾向:一是金融占GDP的比重快速提升;二是社会上出现了一哄而上办金融的现象;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的情况;四是部分实体企业片面强调产融结合,很多企业做金融。

  易会满的观点无疑直刺了我国当前金融发展之痛点,但将“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的情况”视为过度金融化,笔者不敢苟同。过度金融化应该是指产业(商业)资本过度热衷于与金融资本融合、向金融资本转化的趋势。 金融领域客观存在的脱实向虚现象确实是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但这与经济过度金融化应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们对过度金融化问题的警醒。过度金融化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变与扭曲。从前些年频频爆出的“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到近年来楼市之疯狂,过度金融化的阴霾其实一直在神州大地游荡!

  那么,过度金融化的背后是什么?透过过度金融化的种种表象,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对金融缺乏应有的敬畏。金融似乎成了谁都可以亵玩、可以参与的游戏。尽管很多人在这个游戏中被碰得鼻青脸肿,甚至倾家荡产。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金融?

  金融的本意是资金融通,有人给出了一个很直白而有趣的解释,——金融就是把黄金融化分开交易流通。但这仅是金融的表象,其本质特征则是经营风险。恰如黄奇帆所概括的:“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资金的融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无信用无以为金融;金融具有内生的杠杆功能,因此风险与金融如影随形。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风险即不确定性,而世界永远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而且,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传染性等特性。在一个统一的市场,由于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联系,相互交织成一个复杂的体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的风险,都可能沿着相互链接的路径呈多米若骨牌效应快速传导。

  正是因为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传染性等特性,因此在技术性、专业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如何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成为金融参与者应努力具备的素质。“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果不懂金融,对金融风险缺乏应有的识别分析能力、管理控制能力和承受能力,就不应参与金融这种高风险的“游戏”,尽管很诱人。对金融保持一份敬畏,也是给自己添加一份“保险”。

  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金融的本质特性,我以为“水”是最恰当不过了。所谓金生水,而“水是万物之源”。水既能温情脉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万物,造福苍生;亦会狂暴无情,泛滥成灾,毁村淹城,舟覆人亡。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金融恰如载舟之水。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适当地运用金融工具,金融之水将助我们起航生命之帆,渡我们向成功的彼岸。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缺乏对金融充分的敬畏,缺乏对金融风险足够的认知,而是过度滥用金融,当金融之水掀起惊涛骇浪狼的时候,往往会令巨舟倾覆,陷我们于万劫不复。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金融有金融的性格,金融有金融的规律。当我们接近金融、运用金融的时候,应像对待水,对待江湖海洋一般,既存感激又存敬畏!对金融保持应有的敬畏,是对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的警醒,消费者、投资人,企业、中介机构,乃至监管者都概莫能外!

  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在越来越亲近金融的时候,对金融的敬畏却越来越淡漠。于是,金融的报复以各种形式在上演。从2015年的股灾,到近年来P2P行业野蛮生长、跑路频繁,再到保险领域出现的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监管的“野蛮人”,各种金融风险的背后,暴露的往往是投资者对风险的无知与无畏、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对金融规律的漠视,而各种风险事件的爆发都是对金融缺乏敬畏之心的报应。

  如何找回社会丢失的对金融的敬畏?

  某种程度上,社会对金融之敬畏的缺失源于资本逐利的“血性”。在种种“以钱生钱”的机会诱惑下,原本安静的变了浮躁,原本清醒的变了“智昏”,对金融的敬畏自然也成了无畏。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引用的:“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恰恰是由于虚拟经济领域的暴利大大提升了产业资本的机会成本,激发了产业资本脱实向虚的动力,诱使产业资本以无知无畏的“精神”投身于金融。因此,如何降低产业资本的机会成本是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需要在宏观上通过制度创新包括从严监管来有效抑制虚拟经济领域的暴利,包括股市、楼市资产的泡沫化,以缩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盈利水平的差距,降低产业资本的机会成本,对资金脱实向虚形成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仍是问题的根本。唯有切实提升实体经济的整体盈利水平,才能扭转实体向虚拟的倾斜,才能增强企业办实业的信心,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实体经济。

  而加强金融环境整治是增强社会对金融之敬畏的“硬手”。一要加大对“两非”金融的打击力度,铲除“两非”的“毒瘤”增强震慑力,其关键在于完善相关监管规制,厘清金融的边界,明确监管的职责。

  二要加快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与清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规制,真正让互联网走出野蛮生长的状态。

  三是切实打破“刚兑”,以“血”的教训警醒投资人,增强投资人自我承担风险的意识,从而增强其对金融的敬畏。关键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该政府管好的不能缺位,该由市场决定的应真正交给市场,避免因政府自身管理的缺失造成被动为投资行为“背书”。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社会上出现的一哄而上办金融的热情,除了上述因素外,或许来自我们一些政策的激励,或许缘于政策引导方面本身可能存在的模糊性,或许由于政策被市场误读了。从目前情况看,我觉得至少有几方面的认识误区需要澄清:

  一是鼓励产融合作不等于鼓励企业办金融。尽管产融合作本身的内涵既包括金融资本产业化和产业资本金融化两个方面,但由于产业经营模式与金融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不仅可能带来较大的跨界风险,而且可能助推资金脱实向虚;因此我们国家的产融合作政策导向实际上是指向金融资本产业化,既推动金融更好地对接实体企业,转化为有效的产业资本。

  这一点,从国家近年来先后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加强信息共享 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等政策看,其立意非常明确:就是要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金融对接;推动金融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信贷政策,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加强精准支持;推动金融创新以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进而支持《中国制造2025》实施,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显然,我们促进产融合作的政策导向就是要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促进实体产业的提质增效,而不是相反。不是要引导产业资本脱实向虚,流向金融领域。

  但实践中,“好经”却被念歪了。一些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狭隘地理解产融合作,热衷于产业资本融入金融领域。一些企业甚至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冒险搞产融结合,把金融视为“唐僧肉”,对金融风险缺乏充分的认知,对金融二字缺乏应有的敬畏。

  事实上,大多企业家对金融这一领域了解不多、甚至根本就陌生,对该领域的风险形成机理、传导机理更是缺乏基本认知。在资产荒背景下,一些具有融资优势的大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钱多得没地方去,以参股、投资、委托贷款等形式介入金融领域,既大大提升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拉长了企业融资的链条。

  二是鼓励民间投资不等于鼓励民资办金融。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已成为各地政府的一块心病,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也始终成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种认知偏差:一谈到鼓励民间投资,立马就会有所谓的“弹簧门”“玻璃门”的怨声应声而起,就会与民资进入金融联系起来;一谈到民资进入金融,就会与民资办金融、办银行联系起来。

  我们不否定上述联系本身的逻辑性。但这种简单的联系容易将鼓励民间投资问题引向狭路,甚至引向脱实向虚之路。

  尽管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问题,政府的态度是鼓励和支持的,在《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中,都有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的内容;但总的导向是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民间资本投资金融领域仅仅是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的方向之一,民资办金融也仅仅是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诸多模式的一种选项。

  我们不反对甚至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但是,当资本对金融趋之若鹜的时候,当资本都开始远实业而近金融的时候,对实业将是巨大的不幸;对金融而言,未尝不是一场或迟或早将来临的“灾难”?

  三是倡导普惠金融不等于可以随便办金融。不可否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等金融、类金融的蓬勃兴起,加上民营银行等微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活跃了金融,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让普惠金融的旗帜成为社会上各种随便办金融、乱办金融的幌子。目前,一些企业打着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服务实体的旗帜,实际上从事的是转贷款业务、票据买卖业务、民间高利贷等活动。尽管这些类金融模式在“扭曲”的金融格局下有其客观需求,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所应有的。

  我们需始终清醒认识资本逐利的真实面目。在面对成本高、风险大的小微企业融资诉求时,资本的逐利性、避险性终将展露无遗,即使民营银行也概莫能外。虽然民营银行的设立有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千万别草率地将民营银行与普惠金融划等号。

  郭树清主席在回答记者关于民营银行进展问题时明确指出,民营银行“不能办成民营资本少数人,或者少数资本控制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或存此意。

  《菜根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对金融我们要向对大海一样,既不能拒绝她美丽的诱惑,又需时刻保持一份对大海的敬畏,保持一份清醒,才不至于被大海吞噬!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649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电商代运营行业爆发式增长,行业洗

电子商务代运营是针对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开展的一种商业服务。电子商务代运营企业是传统品牌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专...[详细]

摄影棚行业借势发力,政策助力行业创新

摄影棚是供拍摄影片用的特殊建筑物。摄影棚是电影制片厂中拍摄内景的最主要的生产场所。不同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与生...[详细]

X射线探伤仪市场规模稳步上升,应用领

X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详细]

智能手机市场消费升级,用户注意力转移

“消费升级”、“注意力转移”、可以用来简单概括2016年的手机市场,借此趋势,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大发展的一年,搭...[详细]

我国酒店业发展忧中带喜,发展态势良好

尽管当前酒店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成本飙升、客人预期不断提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酒店业发展前景依然乐观。一...[详细]

文化产权交易所市场稳步扩张,市场需求

文交所这一轮的集中爆发,除了显示出投资需求旺盛以外,就是受邮币卡的启发,各文交所在这种标准份额化产品的基础上,...[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22213881 IPO咨询专线:0755-2227213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8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