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尚未露面之时,各地都拿出大把的银子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在更具科技含量和资本强力推动的共享单车面前,公共自行车的优势荡然无存。
通过多年的经营布局,公共自行车利益结构已然成型,即财政补贴+企业经营,尽管具有公益性质,但企业当然也不是白干。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对这种利益结构形成巨大冲击,即使现在尚未形成完全的取代关系,但公共自行车的未来却不被看好。
有市民通过对比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收费标准,发现尽管高举“公益”的大旗,公共自行车相较于0.5元—1元/半小时的共享单车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惠,但前者却有着后者难以企及的优势——财政补贴。于是问题来了:技术形态、运营模式早已落后,也无法让公众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优惠,凭什么还要拿财政补贴?又有什么继续存在下去的坚实理由和意义?
盐田区城管拟对辖区公共自行车进行升级完善,是保证公共自行车还具备存在价值之必须。升级内容包括:增加手机APP租车、手机微信、“绿动”平台配件管理和公众报修监管服务等功能,并根据功能要求,升级完善7899个停车柱的停车柱主控板、174个管理箱及监控设备和后台系统设备等硬件设备。应该说,这些内容都触及了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但成效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
在共享经济时代,背靠公共财政的公共自行车是否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取决于其使用率和用户的满意度。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却依然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就是巨大浪费。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大刀阔斧地改进升级赢得用户青睐,也就拥有了存在的意义,对此,需要有第三方作出科学审慎的评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