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乱象:险企营销员私售理财产品
2014-6-25 17:09:3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起因:险企营销员“送来”高收益产品
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乱象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日,一则“帕拉迪集团资金链断裂、总裁陈若彬携款潜逃”的消息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然而不同的是,此次事件还牵涉到一些自称为保险公司的营销员的人员。
据报道,日前有投资者反映,其购买了由自称是新华人寿的营销员推荐的帕拉迪产品(一款第三方理财产品),并被告知每个月都能按时获得1%的投资回报。“营销员”声称,帕拉迪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规模非常大,在上海的公司注册资本有10亿元,公司正在崇明投资一个水立方项目,是崇明县的重点工程项目。在“营销员”的游说下,其甚至退掉了该公司的一份保险,以便凑齐10万元起投资金。
约2个月后,该投资者的银行卡上果然收到了1000元钱,付款单位是帕拉迪公司。隔月,该客户再次查账时,发现本应到账的1000元钱没有再出现。不久后,该投资者即收到消息,帕拉迪集团已倒闭,原因极有可能为诈骗。
回应:“营销员”冒用公司名义若查实绝不姑息
针对此事,新华人寿回应称,公司从未与“帕拉迪”公司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公司严禁业务员推介、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公司对所反映的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将全力配合公安部门调查此事,若查实有该公司人员参与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处理,绝不姑息,坚决维护客户及公司的合法权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签订的是代理合同,而不是劳务合同,因此制约能力有限。有些离职人员还冒充在职人员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也有些离职人员和在职人员合起来做一些违规的事情,往往防不胜防。
新华人寿相关人士还表示,由于部分人打着该公司的名头去诱导客户,公司一定会配合司法部门调查,公司也愿意跟大家保持密切沟通。
为更多的客户上当受骗,新华人寿近日连发数条短信警示客户,称,“近期发现有人冒用新华保险名义销售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如遇到类似产品推荐请拨打95567咨询与核实,以免受骗。”
提醒:多方面考察避免被“忽悠”
目前,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业务包括P2P、基金、信托、有限合伙及资管产品等,每类业务的年化收益率也不同。其中,投资起点低、投资期限灵活的P2P最受投资者青睐,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5%-18%之间不等,而基金、信托等产品收益普遍在10%左右。这吸引不少消费者把低风险的存款取出、把保险退保,转投“收益诱人”的第三方理财产品。不过一些第三方理财产品在销售中一味强调收益,隐瞒风险,出现资金链断裂后,让不少消费者遭受了重大损失,吃到了苦头。
而在前述事件中,某些第三方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冒用正规金融单位的名号,假托合作之名,利用投资者对该机构品牌的信任,达到销售目的,最终给投资者和相关机构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影响。
在此,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的专家提醒消费者,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是投资的基本规律。如果遇到一个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远远高于定期存款、保险、基金等中低风险的投资工具,购买门槛又很低,而且销售人员还承诺保本保收益,这时消费者就要小心了。另外,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核实,如通过相关机构的官方渠道进行求证等。
- 宝宝军团收益走高 超5%产品数量翻番
- 短期理财基金收益率回升迎投资窗口
- 微信推出“好友间转账”功 争夺支付入口
- 拉卡拉售卖个人移动POS机 被指纵容套现
- 国际金价大涨3% 冲破1300美元关口
- 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0% 定向降准影响有
- 北京拟推公积金新政:配偶也可申请
- 分析:未来余额宝会朝着2个方向发展
- “红楼梦”特种邮票将发行 名著系列邮票深受追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