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偷漏税被罚超百万 共遭40多次处罚
2014-6-12 10:28:5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不过,利群百货的披露的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2007年和2008年,公司因偷税行为,被青岛市有关部门处以约155.72万元的罚款;招股书还显示,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收到受到工商、税务、卫生及质监等政府部门的处罚共计40笔。此外,招股书显示,利群百货旗下多家单位官司缠身,为了应对连续不断的官司,利群百货计提了逾百万的诉讼费用。
关于利群百货偷漏税一事,相关专家指出,“在一个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偷税漏税本身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况且,利群百货共遭到相关部门40多次处罚。可以理解为,这个企业会经常偷税漏税。IPO之前,企业应该把相关税款补齐。对利群百货来讲,就是很大一笔费用。这个在企业过会时,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记者致电利群百货董事会秘书办公室,对方工作人员回应称,“董秘外出了。”对方还表示,“一切问题都以信息披露内容为主”。
两年偷漏税被罚超百万
利群百货招股书第386页对企业税收问题进行披露。
2011年1月30日,青岛市地方税务局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稽查局对公司出具了“青地税黄稽罚[2011]5号”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为:你单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第二、第三条、第八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7号)第二条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你单位少申报缴纳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1,189,760.55元的行为,定性为偷税,处以未缴少缴税款50%的罚款,罚款金额为594,880.28元。
另外,招股书还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对你单位应扣未扣2007年度个人所得税340,709.43元的行为,处以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的罚款,罚款金额170,354.72元;对你单位应扣未扣2008年度个人所得税1,584,000.27元的行为,处以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的罚款,罚款金额为792,000.14元。共计1,557,235.14元。
随后,青岛市地方税务局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稽查局出具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表明,利群百货均已交清相关罚款。
此外,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收到受到工商、税务、卫生及质监等政府部门的处罚共计40笔,处罚支出总金额为34.06万元。
旗下多家单位官司缠身
除了利群百货的税收问题之外,其旗下多家公司深陷重大诉讼案件也为其添了不少麻烦。
数据显示,为了应对连续不断的官司,利群百货计提了逾百万的诉讼费用。
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在2013年度之前,该公司共有7件诉讼标的金融在100万元以上的重大诉讼案件。其中,华夏银行青岛支行以及工商银行青岛市市南区支行为借款合同提起诉讼,判定利群百货旗下子公司偿还款项共计超过500万元。
另外,青岛健特生物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青岛国货有限公司也因借款合同纠纷对利群百货旗下百惠商厦提起诉讼。2000年11月15日,三百惠商厦向青岛国货集团借款400万元,2001年9月青岛国货集团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对三百惠商厦债权也进行了重组,其中2,778,050.79元由青岛健特生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享有,后三百惠商厦偿还了20万元,其余款项未支付,被健特生物诉至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4年8月24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判决百惠商厦偿还健特生物借款本金2,578,050.79元和案件受理费22,900元。2010年10月18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划走利群集团账户中的224万元。后该案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调至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目前该案由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过程中。
招股书显示,利群百货对华夏银行青岛支行、青岛健特生物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金额却是0元。
不仅如此,招股书信息还显示,在相关诉讼中,还存在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事项。一审判定利群百货控股方利群集团莱州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赔偿损失合计1207071.45元,该案件二审驳回,目前仍在审理中。
- 神华千亿项目搁浅真相解读
- 开发商拖欠中原地产佣金近30亿 涉房源价最高3
- 格力终止与成龙合作省千万 董明珠亲自出马
- 北部湾银行利润下滑近8成 减值损失两年升17倍
- 联邦制药10年9次被批:“一路向西”转移污染
- 长城汽车否认裁员两万人:正在积极进行汽车业务扩
- 中粮我买网进口饼干被质检总局检出不合格
- 民生银行人事变动:现行长洪崎或接任董事长
- 娃哈哈首家娃欧商场或解约撤场 梦碎商业地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