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产业信息研究中心 三胜咨询旗下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2013年欧莱雅中国销售增速放缓

主题词:化妆品行业资讯 化妆品市场研究分析


2013年欧莱雅中国销售增速放缓

  编者按:2013财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总额达132.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13年双位数增长,但不能忽视的是,欧莱雅也面临着中国区的业绩增长放缓、美即面膜净利润下滑和电商冲击等问题。
  
  欧莱雅中国昨日宣布,2013年在华销售总额达人民币132.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10.2%,这是欧莱雅中国连续第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
  
  去年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策略方面有较多的调整,引进了两个高端品牌圣罗兰和科莱丽,也将大众化妆品部的卡尼尔品牌退出中国,并宣布收购中国本土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
  
  对于2014年欧莱雅的发展策略,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分管亚太区)兼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瀚青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欧莱雅中国的目标是继续保持高于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继续深耕低线广阔市场,持续挖掘数字化领域潜力并深化发展。”
  
  增速放缓
  
  虽然保持了两位数的高增长,但欧莱雅中国的增长速度相比已经有所放缓。欧莱雅中国2012年度财报显示,公司2012年在中国实现销售总额120.5亿元,同比增长12.4%。
  
  “增速下降是由于201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整体都有所放缓。”贝瀚青表示,“2012年市场的整体增长速度是10%,2013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相比而言欧莱雅仅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高于行业增速的成长,且低于行业增速放缓的速度,并且欧莱雅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上升。”
  
  2013年欧莱雅全球销售额达到229.8亿欧元,增长2.3%,其中国区的业绩增速远高于全球。正是因此,中国在欧莱雅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也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而言,按地区划分,2013年其西欧市场销售额增长1.1%,北美市场增长2.8%,新兴市场(包括亚太、拉美、东欧、中东和非洲市场)增长3.3%,可比增长达到9.4%,其中中东和非洲市场增幅达9%。
  
  2013年7月,欧莱雅亚太区总部由法国巴黎迁至中国上海,同年11月,欧莱雅宜昌工厂扩建竣工,投产后的宜昌工厂已成为欧莱雅亚太最大的彩妆生产基地。至此,中国已成为欧莱雅亚太地区的决策中心、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
  
  不断收购
  
  1997年进入中国并在华已有20个品牌的欧莱雅,2013年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引入了新的高端品牌圣罗兰和科莱丽美容仪器,贝瀚青称,新产品获得很大成功,比如科莱丽现在每分钟销售2个,在电商网站上一天销售200台左右。
  
  此外欧莱雅去年另一项重大举措是,8月宣布以65.38亿港元(约合51.5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本土面膜领先品牌美即,据悉,该收购今年1月已经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今年二季度末完成收购。
  
  此前,欧莱雅还曾收购了两个本土品牌,分别是羽西和小护士,贝瀚青没有透露这两个品牌的发展状况,但一位化妆品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羽西的发展状况还不错,也不断有新品推出,但小护士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值得注意的是,美即控股(01633.HK)公布的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去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9亿港元,同比增长8.5%;实现净利润为2732万港元,同比大幅下滑约78.8%,这是其自2010年9月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以来首次出现净利大幅下滑的情况。
  
  对于美即的业绩变脸,贝瀚青表示,由于收购还并未完成,美即与欧莱雅还是两个独立的公司,欧莱雅无法对美即的业绩做出评价,但是“我们认为65.38亿港元收购美即是合算的买卖,收购着眼于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美即是目前中国面膜市场第一的品牌,而中国的面膜品类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
  
  品牌取舍
  
  欧莱雅对于大众化妆品部的另一个调整是,就在去年底今年初,宣布卡尼尔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对此,贝瀚青表示,“将使得我们的大众化妆品部能够集中力量发展两大领导品牌——中国第一大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和第一大彩妆品牌美宝莲纽约,以取得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增长。”
  
  在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后,由于卡尼尔与小护士品牌定位相近,很多人也担心大众化妆品部经营状况不佳的小护士的命运。
  
  贝瀚青承认目前小护士“在销售方面存在挑战,没有如我们所愿地发展,但是小护士有自己的消费群体,也有发展的潜力,我们目前不会放弃,还会继续努力。”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欧莱雅有大众化妆品部的美宝莲和巴黎欧莱雅,小护士应该不会是其未来的重点,也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
  
  在开拓低线市场方面,贝瀚青表示,去年欧莱雅的专业美发产品就进入到250个新的城市,高档化妆品部的兰蔻新进入12个低线市场,并且全国新增了23个柜台。未来在开拓低线城市方面,他表示,“大众化妆品当然是版图越广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但是高端化妆品在拓展低线市场则不会盲目扩张,要看2个条件,一方面要看现有业务发展进步和服务状况,另一方面要看新市场和该市场消费群体的条件。”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