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供应行业资讯 供应市场研究分析
美媒:中国面临的下一个大挑战是供应匮乏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3-9-27 [关闭]
美国《大西洋月刊》9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的下一个大挑战:供应匮乏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增长是成功故事。“美国的20世纪正被中国的21世纪替代”已成人们熟知的话。众多评论家表示全世界应为其再次以“中央王国”为中心而未雨绸缪。这些评论已不新鲜,却鲜有人停下来问“那又怎样?”中国持续崛起真的应激发交替出现的焦虑和喝彩吗?诚然,中国几乎必然成为顶尖经济强国,但看似矛盾的是,这种成就并不足以支撑其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看法。
中国追赶世界其他部分的速度令许多人惊讶。但增速已不再是这个国家的当务之急。有关中国前景的持久“牛熊”之争忽视了一些更基本的现实。
自转变为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已承受多次经济周期的剧烈影响,实际上它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具韧性。尽管如此,未来10年内,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崛起将既壮大又束缚它自己。这个时期,中国保持增长的能力将不再那么受关注。而界定中国的将是它向来无法摆脱的因素:供应匮乏。
透过这个棱镜能最清晰地观察伴随中国崛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约。经济领域的供应不足或许最显著。支撑中国辉煌增长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供给正日益紧张。无论是否有所准备,资源不足都将迫使中国艰难转变增长模式。随着迅猛发展的消费为国内生产施加新的压力,食品也会再次面临供应紧张。
未来10年内,社会领域的供应不足将使中国遭受同样甚或更多的制约。即便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依然匮乏。与简单的供给问题不同,此类供应不足是加剧社会不公的征兆。“精英”、“中产”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划分,已迥异于共产主义“太平盛世”的二元化社会。就物质生活水平而言,以上三种群体的大多数成员都要好于计划经济即将结束的1978年。但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和享用的不公分配,会令全面福利的总体改善黯然失色。此外,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在劳动力未来供给无着落的同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仍在扩大,令人们对供应不足更感焦虑。
与之类似的是,即便中国正快速向经济领导权进军,政治和机制化方面的缺失也将阻碍其提升全球地位。缺乏个人自由和令人信服的价值观,将束缚中国的进步并侵蚀政府斥巨资打造形象的努力。当然,如今中国民众在许多方面都比以往更自由。主流民众并不相信政府是“民治”的,但渴望是“民享”的。未来10年,北京需要对经济和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必要改革,以防止局限性压倒其抱负。
中国追赶世界其他部分的速度令许多人惊讶。但增速已不再是这个国家的当务之急。有关中国前景的持久“牛熊”之争忽视了一些更基本的现实。
自转变为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已承受多次经济周期的剧烈影响,实际上它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具韧性。尽管如此,未来10年内,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崛起将既壮大又束缚它自己。这个时期,中国保持增长的能力将不再那么受关注。而界定中国的将是它向来无法摆脱的因素:供应匮乏。
透过这个棱镜能最清晰地观察伴随中国崛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约。经济领域的供应不足或许最显著。支撑中国辉煌增长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供给正日益紧张。无论是否有所准备,资源不足都将迫使中国艰难转变增长模式。随着迅猛发展的消费为国内生产施加新的压力,食品也会再次面临供应紧张。
未来10年内,社会领域的供应不足将使中国遭受同样甚或更多的制约。即便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依然匮乏。与简单的供给问题不同,此类供应不足是加剧社会不公的征兆。“精英”、“中产”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划分,已迥异于共产主义“太平盛世”的二元化社会。就物质生活水平而言,以上三种群体的大多数成员都要好于计划经济即将结束的1978年。但对公共服务的支出和享用的不公分配,会令全面福利的总体改善黯然失色。此外,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在劳动力未来供给无着落的同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仍在扩大,令人们对供应不足更感焦虑。
与之类似的是,即便中国正快速向经济领导权进军,政治和机制化方面的缺失也将阻碍其提升全球地位。缺乏个人自由和令人信服的价值观,将束缚中国的进步并侵蚀政府斥巨资打造形象的努力。当然,如今中国民众在许多方面都比以往更自由。主流民众并不相信政府是“民治”的,但渴望是“民享”的。未来10年,北京需要对经济和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必要改革,以防止局限性压倒其抱负。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