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楼市行业资讯 楼市市场研究分析
三四线城市空荡无人只剩楼 楼市泡沫或提前崩溃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3-9-10 [关闭]
温州楼市近乎腰斩的情况为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泼了盆冷水——炒楼“炒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脱离实际需求的“假繁荣”有可能造成“鬼城”频出,那些常住人口不过几十万人,但潜在可供应的房屋数量却远超常住人口的城市,楼市泡沫最容易提前崩溃。前段时间,有机构根据卫星照片整理发布了中国“鬼城”的影像,显示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空荡无人的新建城区,大量房屋空置,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郑州新区、江苏常州、湖北十堰等均在名单之列。这些内地“鬼城”的起源,更多是因为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GDP需要重复建设,而地方政府因此背上了完全无力偿还的巨大债务。
针对全国各地大造新城的做法,《人民日报》近日刊登题为《治理造城之风到了必须下猛药的时候了》的文章。文章引用了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其中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
事实一再证明,那些“拍脑袋”拍出来、“一支笔”批出来的新城新区,那些荒草萋萋的烂尾工程、“空城”、“鬼城”,其实是重复建设与无效投资,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信贷过热产生经济泡沫
有研究发现,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而摩天大楼建设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前兆,这被称为“劳伦斯魔咒”。经济学家劳伦斯认为:“摩天大楼与经济衰退的病态关联出现在开发商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金融贷款之时,对银行来说,也是为了利益而进行更大冒险的时刻,当投资建筑的热潮开始减退,经济下滑的风险就会来临。”
2012年的《摩天城市报告》显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建筑热”是信贷过剩的信号,惠誉评级测算显示,我国信贷占GDP比重已超200%。在过去5年中,北京和上海的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10%,涨幅全球第一,因此,应谨防经济泡沫的产生。
开发商回归一线城市推高地价
前两年开发商纷纷进入三、四线城市之后,今年已经出现大开发商回流一线城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开发商对一线城市优质土地资源的争抢上,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在最近几个月内屡创新高。
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足够的流入人口,一线城市仍被长线看好,但三、四线城市却面临实体经济下滑和人口流失的威胁。恒大[简介最新动态]总裁夏海钧最近表示,虽然恒大早期以二、三线城市作为公司发展的立足点,但随着公司实力的壮大,最终进入北京等一线城市是公司的战略目标,目前条件也已经成熟,恒大会利用充足的现金流补充一二线城市的优质项目。
针对全国各地大造新城的做法,《人民日报》近日刊登题为《治理造城之风到了必须下猛药的时候了》的文章。文章引用了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其中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
事实一再证明,那些“拍脑袋”拍出来、“一支笔”批出来的新城新区,那些荒草萋萋的烂尾工程、“空城”、“鬼城”,其实是重复建设与无效投资,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信贷过热产生经济泡沫
有研究发现,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而摩天大楼建设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前兆,这被称为“劳伦斯魔咒”。经济学家劳伦斯认为:“摩天大楼与经济衰退的病态关联出现在开发商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金融贷款之时,对银行来说,也是为了利益而进行更大冒险的时刻,当投资建筑的热潮开始减退,经济下滑的风险就会来临。”
2012年的《摩天城市报告》显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建筑热”是信贷过剩的信号,惠誉评级测算显示,我国信贷占GDP比重已超200%。在过去5年中,北京和上海的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10%,涨幅全球第一,因此,应谨防经济泡沫的产生。
开发商回归一线城市推高地价
前两年开发商纷纷进入三、四线城市之后,今年已经出现大开发商回流一线城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开发商对一线城市优质土地资源的争抢上,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在最近几个月内屡创新高。
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足够的流入人口,一线城市仍被长线看好,但三、四线城市却面临实体经济下滑和人口流失的威胁。恒大[简介最新动态]总裁夏海钧最近表示,虽然恒大早期以二、三线城市作为公司发展的立足点,但随着公司实力的壮大,最终进入北京等一线城市是公司的战略目标,目前条件也已经成熟,恒大会利用充足的现金流补充一二线城市的优质项目。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