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美经济智库专家:2035年 全球瞩目人民币集团

主题词:人民币行业资讯 人民币市场研究分析


美经济智库专家:2035年 全球瞩目人民币集团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已渐渐有了与美元“分庭抗礼”的趋势。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日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在东亚作为主要参考货币的影响度已经超过美元。
  
  该智库研究员马丁今晨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称,全球可能在2035年左右形成以人民币为主要参考货币的“人民币集团”。
  
  马丁称,人民币在拉丁美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已经成为主要参考货币,这是全球经济主导地位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苏布拉曼尼亚和马丁·凯斯勒在8月份修订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目前,在东亚地区10种货币中,有7种货币和人民币有联动,只有3种货币与美元有联动。
  
  马丁今晨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人民币的影响力已经超越美元,成为东亚主要的参考货币。
  
  马丁称,在2005年,东亚有6个币种与美元联动,和人民币联动的只有3个;而2010年7月以后形势大逆转,与人民币联动的货币达到7个。从这7个国家与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额对比就可以看出,中国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提高,东亚地区俨然已经成为“人民币集团”。
  
  马丁称,国际货币的地位正在向人民币移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元仍是主要的参考货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从2010年中期,人民币作为参考货币,相比美元和欧元,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马丁说,人民币作为参考货币的角色并不仅仅限于东亚,“人民币崛起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它在东亚、拉丁美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主要参考货币。我认为人民币在其他新兴市场发挥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将在2035年左右成为比美元更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东亚“人民币集团”与日本和中国贸易额对比
  
  1991年2011年
  
  日本中国日本中国
  
  印度尼西亚25.5%4.3%13.9%16.6%
  
  韩国24.8%2.4%11.6%29.7%
  
  马来西亚21.6%1.2%11.3%25.3%
  
  中国台湾20.9%3.0%15.3%36.7%
  
  菲律宾20.1%1.1%19.1%32.4%
  
  新加坡16.4%1.5%5.1%11.0%
  
  泰国28.1%2.0%17.9%19.1%
  
  平均22.5%2.2%13.5%24.4%
  
  全球范围联动系数变化
  
  2005年7月2013年7月变化
  
  美元0.560.43-0.13
  
  人民币0.120.210.09
  
  欧元0.470.38-0.09
  
  日元-0.02-0.020.00
  
  注:数据表明,美国、欧洲、日本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平均紧密程度有所降低,而中国在升高
  
  马丁告诉法晚记者,之所以一些国家的货币和人民币的联动性高,是因为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往来频繁。由于中国成为很多国家更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国家更希望把他们的货币和人民币联动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人民币作为参考货币的地位。
  
  对于大多数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比美国更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将继续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从而这些国家的货币也将与人民币加强联动,而不是美元。
  
  另外,马丁分析称,人民币的崛起不同于现代史上日元的崛起。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蓬勃发展的巅峰期,日元也从未接近参考货币的地位,美元仍然是包括东亚在内地区的主导参考货币。而且,中国的贸易伙伴今后几十年无疑还会增加。
  
  马丁说,人民币的这一发展进程具有两层含义。首先,这是经济主导地位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以及十多年来最大的净债权国,而且“人民币集团”目前在亚洲已经取代了“美元集团”。其次,经济主导地位的转移突显出东亚国家将会面临的激烈角力。经济、贸易与货币的吸引力正促使这些国家靠近中国。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