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主题词:动漫产业行业资讯 动漫产业市场研究分析


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动漫一般泛指动画、漫画、游戏。作为没有能源消耗的新兴产业和创意产业,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它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正逐步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06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产值达到2800亿美元,与动漫游戏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在6000亿美元以上。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显示出极快的成长速度和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对音像、出版、服装、文具、玩具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在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网络游戏业更是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从事动漫产业的人员是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到6%,成为全美最大的产业之一。
  
  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日本的动漫产业产值每年约230万亿日元,已经占到其GDP的40%左右,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后起之秀韩国动漫产业发展势头咄咄逼人,以全球30%的产量,居世界动画年产值第三位,并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香港动漫市场也以年营业收入46亿港元佳绩超过电影产业。
  
  中国目前有50多个城市宣称要建设中国的“动漫之都”或“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其中已挂牌的接近30个。除了深圳、长沙、杭州、苏州这些原本就有动漫发展基础的城市外,河北石家庄、广西柳州、辽宁阜新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二三线城市也加入发展动漫行列。仅江苏一地,就有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国家级动漫基地”。据国家工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的统计,目前,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已达5473家。仅去年一年,全国创作生产动画片在2000分钟以上的动画制作机构就已达到10家。
  
  我国动画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曾在六、七十年代执过世界动画界牛耳。但是后来没能把握机遇,落在了世界动漫产业的后面。真正把动漫作为产业提出来是从2004年开始。虽然时间短困难多,但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1、国家政策扶持2006年4月,国务院转发了财政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32号文件),从体制管理、市场经营和创作研究三个方切入,勾勒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全新版图,中国的动漫产业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后,“动漫”成为各个城市经济主政者口中的时髦词。
  
  2、宏大的发展空间。根据I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新媒体动漫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动漫市场规模突破1000万元,较前一年增长25%,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900万元。另具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5亿的动漫消费者带动着每年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
  
  3、人才需求量大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动漫消费市场,中国的民族动漫产业在原创能力、人才、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正受到严峻考验。尤其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不足,使我国的动漫产业缺乏活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及韩国的1/3,因此中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在一个行业里,从业人员紧缺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动漫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薪资水平也普遍高于传统行业,然而,就在这种高薪水高待遇的“诱惑”下,中国动漫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4、充足的人才潜力。动漫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巨额资金和高级创编人员,还需要大量有一定技术的制作人员。是吸纳和转变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所以各省为发展动漫产业而积极发展动漫教育。
  
  5、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无以计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聪颖才子,正史、典册、成语、掌故不计其数,这些都是动漫产业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四平市的满族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们的历史文化、抗日文化、红色文化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发展动漫产业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