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行业资讯 文化产业市场研究分析
文化产业存危险的“硬件化”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3-7-3 [关闭]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文化产业正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阶段。日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对我国文化产业当前的基本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近日,报告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与硬件化地产化两大方面的问题。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只有平台没有内容,文化产业中内容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许多地方,一说到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圈地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陈少峰: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战略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按照一般统计口径计算,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大概在5万亿元左右,产值约占GDP的3.2%。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2015年前后,文化产业产值将占到整个GDP规模的5%左右。
文化产业在高速发展下存在哪些问题?
陈少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什么火了大家就一拥而上,大多数时候水平很低,只是简单地模仿抄袭。比如前几年社会上流行做动漫,就出现了一大批动漫公司,却很少有人能做出像美国的《功夫熊猫》那样的产品。大多数公司看着很忙活,其实都只停留在翻拍经典历史故事,或模仿日本动漫的水平上。
其次,我们的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着极为危险的硬件化,甚至是地产化的倾向。在全国许多地方,一说到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圈地,搞文化产业园或创意孵化基地。但所谓发展文化产业经常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就是在用便宜的价格圈地盖楼。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流行发展文化旅游,但最终项目中与文化有关的就只有几个雕塑,剩下的地要么盖豪华酒店,要么建高尔夫球场,与真正的文化产业完全是两码事。
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中,企业肯定赚不了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前赴后继?
陈少峰: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做文化产业的人压根儿就不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比如,很多人以为只要电视剧拍出来了都能赚钱,所以有一大批投资者往里面砸钱。然而实际上,我国每年产出的电视剧中,最终能在电视台播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题材雷同、拍摄水平低劣的电视剧连和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方面,现在许多文化企业根本就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政策为导向。我把这种企业叫做“吃政策的企业”,这在当前的动漫行业特别明显。这几年,许多地方都把动漫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一些地方政府纷纷给予动漫企业政策补贴或奖励,有时只要企业搞出一个动漫产品,政府不管质量如何都会给补贴。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很多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会考虑市场竞争力问题,就想东拼西凑赶紧做出一个东西,拿政府补贴。而这些政府补贴就足以让这些企业“盈利”了。
文化产业出现硬件化、地产化倾向,背后的责任在谁?
陈少峰:冲动型的地方政府和个别企业都有责任。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上比较冒进,只知道要发展,却不了解文化产业是什么、应该怎样培育,就依赖传统的“政绩工程思维”,以为非要做出一个有形的东西,才能证明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
比如,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流行建大型的会展中心,动辄要耗资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按照会展行业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先有会展公司,再由会展公司培育出当地的会展产业,最后根据会展产业的体量,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会展中心。可是我们一些地方的逻辑完全相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建起来一个规模巨大的会展中心再说,为了填这个会展中心,再去临时组建会展公司。结果是大量会展中心处于闲置、亏损的状态,“面子工程”变成巨大包袱。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所谓文化企业投资动机不纯,表面上说是要投资某某文化产业园区,实际上就是为了利用政策用便宜价钱拿地。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起来后,就把房子出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来赚取房租,租户中有的根本和文化产业没有一点关系。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重视文化产业园区这块牌子,很少去追究园区建成后实际是在做什么,就导致这些投机企业“打着发展文化产业的旗号做地产生意”的伎俩屡屡得逞。
近日,报告主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与硬件化地产化两大方面的问题。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只有平台没有内容,文化产业中内容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许多地方,一说到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圈地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陈少峰: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战略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按照一般统计口径计算,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大概在5万亿元左右,产值约占GDP的3.2%。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2015年前后,文化产业产值将占到整个GDP规模的5%左右。
文化产业在高速发展下存在哪些问题?
陈少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什么火了大家就一拥而上,大多数时候水平很低,只是简单地模仿抄袭。比如前几年社会上流行做动漫,就出现了一大批动漫公司,却很少有人能做出像美国的《功夫熊猫》那样的产品。大多数公司看着很忙活,其实都只停留在翻拍经典历史故事,或模仿日本动漫的水平上。
其次,我们的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着极为危险的硬件化,甚至是地产化的倾向。在全国许多地方,一说到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圈地,搞文化产业园或创意孵化基地。但所谓发展文化产业经常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就是在用便宜的价格圈地盖楼。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流行发展文化旅游,但最终项目中与文化有关的就只有几个雕塑,剩下的地要么盖豪华酒店,要么建高尔夫球场,与真正的文化产业完全是两码事。
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中,企业肯定赚不了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前赴后继?
陈少峰: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做文化产业的人压根儿就不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比如,很多人以为只要电视剧拍出来了都能赚钱,所以有一大批投资者往里面砸钱。然而实际上,我国每年产出的电视剧中,最终能在电视台播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题材雷同、拍摄水平低劣的电视剧连和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方面,现在许多文化企业根本就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政策为导向。我把这种企业叫做“吃政策的企业”,这在当前的动漫行业特别明显。这几年,许多地方都把动漫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一些地方政府纷纷给予动漫企业政策补贴或奖励,有时只要企业搞出一个动漫产品,政府不管质量如何都会给补贴。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很多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会考虑市场竞争力问题,就想东拼西凑赶紧做出一个东西,拿政府补贴。而这些政府补贴就足以让这些企业“盈利”了。
文化产业出现硬件化、地产化倾向,背后的责任在谁?
陈少峰:冲动型的地方政府和个别企业都有责任。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上比较冒进,只知道要发展,却不了解文化产业是什么、应该怎样培育,就依赖传统的“政绩工程思维”,以为非要做出一个有形的东西,才能证明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
比如,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流行建大型的会展中心,动辄要耗资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按照会展行业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先有会展公司,再由会展公司培育出当地的会展产业,最后根据会展产业的体量,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会展中心。可是我们一些地方的逻辑完全相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建起来一个规模巨大的会展中心再说,为了填这个会展中心,再去临时组建会展公司。结果是大量会展中心处于闲置、亏损的状态,“面子工程”变成巨大包袱。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所谓文化企业投资动机不纯,表面上说是要投资某某文化产业园区,实际上就是为了利用政策用便宜价钱拿地。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起来后,就把房子出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来赚取房租,租户中有的根本和文化产业没有一点关系。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重视文化产业园区这块牌子,很少去追究园区建成后实际是在做什么,就导致这些投机企业“打着发展文化产业的旗号做地产生意”的伎俩屡屡得逞。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