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办法》加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此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意味着直播行业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监管新规密集发布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对野蛮生长网络直播的行业加以规范,这些措施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明确了“谁能直播”、“怎么直播”、“直播什么”等核心问题。
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做新闻类直播的直播平台,需要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文化部最新发布的《办法》则要求,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明确包括网络表演。
综合以上文件来看,为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平台,需要取得国家网信办授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同时也要有广电总局授予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时要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满足上述条件,要建立健全审核制度,新闻直播类先审后发,落实主播实名制。
从事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的主播个人,要取得广电总局授予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直播需实名,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播的内容不得出现在节目中。
千家平台亟须整合
为什么直播新规在下半年密集发布,行业发展过于野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映客副总裁王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月都会出现很多新兴的直播平台。春节结束的时候,直播平台大概有八十多家;5月份的时候好像四五百家;现在已经接近一千家。这种发展势头我们也很担心。”
平台爆发的同时,高质量的内容却跟不上。因此,部分主播为了吸引关注,以炫富骂街、低俗色情等“激进”内容吸引眼球,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三部门的全面监管必然导致直播行业深度洗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流直播平台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更有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从已经出台的文件来看,平台对主播进行监控审核无疑要加大运营成本,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容易导致部分主播人气下滑,许多低质量的平台会淘汰出局。
此外,持证运营的硬性要求也会让潜在的竞争者知难而退,让行业结束野蛮生长。
而对于主流直播平台来说,资金和技术的实力较强,能够满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目前很多主流平台的细分定位十分清晰,不需依赖低端内容,未来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希望先让直播行业的水变得更清澈一些,然后再去争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样才是最健康的,而不是把水搅浑了,谁都活不下去。”王昊说。
- 直播平台将持证运营 利好主流直播平台
- 文化部:网络直播平台须有许可证 表演者要实名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曝论文造假产业链 背后暗藏幽
- 互联网巨头加入直播乱局 流量入口之争明年将更激
- 体育产业钱多项目少 资本大热引行业浮躁
- 直播行业入场券起码10亿成巨头游戏 洗牌加速
- 张朝阳:视听产业成长须尊重规则 没有规则行业只
- 长沙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未来电视台最大收益来自版
- 手游新政“申报制”尴尬:国产货曲线规避审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