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今年到明年实现驾驶辅助,2025年后实现高度/完全自动驾驶
随着互联网渗透进生活各个方面,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而是承载了导航、消费、娱乐、交互等出行相关各个方面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又一个“智能中心”。可什么样的车子才算是“智能网联汽车”?这样的问题,估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自适应巡航”、“语音操作”、“全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上天入地”等等。但这些只在科幻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汽车仅仅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里吗?
8月3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2016汽车蓝皮书)正式发布。2016汽车蓝皮书指出,智能化对汽车产业已经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而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汽车智能产品的最佳形态。
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在未来的5年到10年时间里,汽车产业将经历一场突破式创新的变革,而智能汽车发展将是中国晋级汽车强国的关键。
智能网联方兴未艾
2016汽车蓝皮书指出,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列世界第一,占世界汽车产销量的27%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中2015年汽车年销量达到2459.76万辆,国内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2584万辆,几乎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一辆私家汽车。
发布会上,付于武还表示:“无人驾驶的生态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而且现阶段在中国很难实现无人驾驶。不过现在我们有了智能网联技术路线图,而且元器件和标准也在实施过程中。智能网联不仅只是汽车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对全景、通讯、技术设施等方方面面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在嘉定设立了示范区,第一期29个场景,第二期70个场景,年末园区的场景数就会超过底特律的同类园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示范园区。”
据悉,其规定智能网联乘用车发展目标为:2016-2017年实现驾驶辅助(DA);2018-2019年实现部分自动驾驶(PA);2020-2022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CA);2025年以后实现高度/完全自动驾驶(HA/FA)。
技术进步使智能化门槛降低
在盖世汽车研究院发表的《智能互联将引领新一轮汽车技术发展潮流》中,对“汽车智能化”概念进行了定义,将其分为“智能”和“互联”两大部分,而这两者也正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其中“智能”包括了动力总成、底盘和车身控制的智能化,更重视于汽车本身的功能,而“互联”则包括了主动安全、驾驶便利和监控等方面,更重视于车与人、车与车和车与社区之间关联。
观致汽车产品战略部总监刘昭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互联化和新能源化以实现更安全、更清洁、更智慧的智能交通是汽车工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阶段汽车越来越多出现的智能化设备的问题,宝马相关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汽车的尖端技术都是从高端车型开始,自上而下逐步过渡到更多产品的,20年前只能在高端定制车型上配备的车载电脑如今已经是寻常的装备;技术进步将促使与智能驾驶息息相关的摄像头、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设备的成本不断下降,从而能应用于更大的范围。
车辆智能网联成未来趋势
奔驰刚刚发布的E系新款车型凭借其众多的智能化设备,也备受消费者的关注,武汉星威奔驰市场经理李玮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已经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认知度也比较高,而奔驰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在创新和进步,以前大家印象中购买奔驰的消费者是年纪偏大,但是现在则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类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方面的配置认可度也更高;这次新E系自从8月底9月初开始预订到现在,已经有超过20位预订用户,也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程度。”
事实上在汽车领域,对于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应用早已开始尝试,早在1980年宝马就已经实现将赛车数据实时无线传送到控制中心。在2008年,互联网已全面进入宝马产品。对于宝马来说,互联驾驶是与高效动力并重的战略基石,去年宝马集团与其他企业联合收购HERE地图。今年7月,宝马集团公布与英特尔和Mobileye建立合作关系,将于2021年把基于BMW iNEXT的自动驾驶车辆投入量产。而在智能化装备方面,宝马旗舰车型全新BMW 7系车型就包含了众多的智能化装备,宝马公关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就像互联驾驶已经在BMW全系车型实现普及一样,车辆智能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观致品牌的定位决定了观致在智能汽车的研发上也是一位先行者,观致对汽车智能化的研发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并于2016年初成立了移动出行事业部以应对未来的智能交通市场。观致的产品定位于主流汽车市场,也将致力于推动主流汽车的智能化。汽车的智能化固然需要更多的功能配置和更多的研发投入,会对初期的产品成本有影响,但是回顾一下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整个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智能汽车只会更安全、更清洁、更智慧也更经济、更普及。”
- 日企将投标纽约地铁 或与中企展开对决
- 福特将再召回150万辆汽车 车门在行驶中会突然
- 新能源车“骗补”大清算 典型案例波及两家上市公
- 深圳无人机渐入佳境 300余家企业年销售超20
- 深圳新能源车补贴设上限 国家加地方购车补贴小于
- 深圳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 最高补贴达50万元
- 二线豪车看齐奥迪宝马集体突围 仅沃尔沃表现稍平
- 国内豪华车市场竞争白热化 二线品牌夹缝中求生
- 互联网企业借资本造车门槛更高 新能源车面临洗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