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智慧城市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政府应通过政策平台对企业加以引导。
在7月29日的中国智慧城市年度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作出上述表示。
李铁说:“目前中国有7.6亿城镇人口,至2030年将增加至9亿,这会对智慧城市产生巨大的需求,智慧城市的意义对未来中国非常重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及互联网的高度发育,目前各级政府及各类企业已将目光聚焦于智慧城市的发展。
2016年,中央在制订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时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其他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城市的变型效率。
在李铁看来,智慧城市能够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管理治理创新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城市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他也提醒,在智慧城市的发展方面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李铁建议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每一个城乡居民的需求上,他表示,只有真正满足了公众的需求,智慧城市才有可能激发新的产品、带动需求水平的提高。
其次,根据国际经验,智慧城市应与低碳、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智慧城市不可回避的一个前提。
此外,智慧城市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现在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立在一种政绩观的基础之上,而在国外,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超政府,企业会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创新。而互联网产生于企业、产生于市场,政府可以运用PPP方式来购买企业的服务,这才是智慧城市城市发展的正途。”李铁指出。
在智慧城市的发展方面,英国一直走在国际前列。英国驻华参赞罗克表示:
“要想实现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给予企业激励机制,吸引他们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他指出,不仅在英国,世界各地均存在这样的规律,即优质的医疗服务、教育、基础设施、良好的空气质量等是吸引人才的前提,而人才能够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同样,美国在智慧城市的探索及云端的信息技术通讯方面有很多尝试,对于大型城市如何在解决交通便利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的诉求,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官毕子介指出,人口密集的城市有很大的潜力,以纽约为例,人口密集城市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能够帮忙更好的解决智慧城市的问题。
目前,已有重庆、广州、武汉等38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试点工作。
- 李铁:企业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应超过地方政府
- 杨凯生:互联网金融创新要控制好“试错成本”
- 廖岷:科技金融是打破制度刚性、结构刚性的重要力
- 高秦伟:网约车新规未来将实施的三个难点
- 梁春晓:要做一只自觉的井底之蛙
- 魏延安:四大力量助推下的电商扶贫探索
- 姜奇平:信息化将成为中国现代化新“发动机
- 董登新:A股狼来了 真的是狼来了
- 单仁平:商业网站或该面对新闻监管顺势而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