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政府投资达到15%,高出全国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个百分点,高出民间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提示,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可能也是民间投资增长下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政府引导基金成为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力量。这些引导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可能有差异,相对过去补贴式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也有很多改革和创新,但引导资金直接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股权投资,成为主要投资资金的占比还是很高。特别在南方一些创新创业非常活跃的地方,一旦出现好项目,引导基金会利用其政府背景优势捷足先登,成为民间资金的项目竞争对手,这对民间的天使、风投和不同层次的股权投资基金产生的挤出效应非常显著。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双创”天经地义,但以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体制机制的现实约束,直接参与投资管理和运营,却并非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最佳形式,会有一些负面作用,比如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笔者以为,要减少政府引导基金的挤出效应。引导基金最好的运行方式是,按政府产业发展导向选择一些更专业的民间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或许能更精准地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和引导新型产业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与民间资金共同承担风险,将对培育国内以天使、风投和股权投资基金为主的多层次的民间双创企业扶持资金体系,“引导”更多的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双创企业和经济转型的投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需要制定新的规则和考核标准。
此外,在投资政策上还需加大力度推进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吸引更多民营资金。至于银行的“投贷联动”,由于还在试点之中,因此尚未形成挤出效应。但在银行全面向投资银行“转型”的态势下,未雨绸缪密切关注其可能产生的挤出效应,也十分必要。
- 赵凤学:下半年投资机会更大,把握好追求绝对收益
- 民间投资为何慢 机构称二季度民企贷款利率或高达
- A股即将突破!M1飙了!
- 当前中国居民不持有现金,能持有什么?
- 提升对外投资水平,勿有“买断全球”迷思
-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属不务正业
- 人民币维持第六大支付货币地位 长期仍存利好因素
- 中国近半数省份投资提速 东北短板效应明显
- 专家: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等因素致民间投资下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