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人们在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上都有“获得感”,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在大胆提拔锐意改革、有魄力、有能力改的干部上形成具体的激励机制,建立改革容错机制,形成支持改革、崇尚改革、褒奖改革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未来5~10年,在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动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过去,我国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快速发展成为一个中高收入国家,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仍要靠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自197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正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出不竭的动力,我国才能快速实现经济起飞,才能在不到40年的时间,实现人均GDP从1978年的150美元左右,跨越到2015年的8000美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中长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不间断的制度创新,不仅是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快速起飞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最大依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改革开放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关节点,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都直接依赖于重大改革的突破;转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使我国由一个封闭型的经济体,转型为一个开放型的经济体,与全球化深度融合,并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坚定改革开放的道路自信,不仅在于改革开放能够发展中国,而且能够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估计到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25%~3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
“十三五”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5年: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在2020;决胜全面小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节点在2020;以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期在2020。
“十三五”: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我国是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战略的回旋余地大。尤其是进入工业化后期,无论是增长的趋势、结构,还是增长的动力,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一是产业结构变革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二是城镇化结构变革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三是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
经济转型面临结构性矛盾掣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需求引导供给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供给释放需求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随着消费结构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的需求升级,原有的供给结构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并存。若再用以往扩大投资的办法化解供需矛盾,投资的边际效应就会明显递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趋于减弱,还会使经济矛盾和问题后延,更重要的是错过化解风险的最佳时期,使潜在风险进一步积累。为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消费对投资的导向作用,才能使13亿人的消费升级的突出优势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优势,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经济转型时期结构性改革的突出特点。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结构性改革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以结构性调整为重点任务,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基本目标,以制度创新为重大举措。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经济转型的矛盾与挑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不仅需要结构调整,更需要结构性改革;不仅需要政策调整,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变革;不仅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更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从这近3年改革的实际进展看,有些领域的改革进展较快,并且有实质性突破,但有些领域的改革滞后,甚至出现了改革“打滑、空转”的现象。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在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共同改革行动,为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氛围。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推进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面临着多方面结构性矛盾的挑战。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转型的改革选择。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变革。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不相适应。目前,工业市场开放程度在80%以上,而服务领域市场开放度只有50%左右。下一步,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就在于服务业市场的开放。以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为重点,实现服务业市场开放,对于释放新阶段市场化改革红利,形成新阶段发展的新动力至关重要。
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化结构变革。目前,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9.9%。从这两个数字看,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严重偏低,而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关键是以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取代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到2020年用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
- 吴晓波的首档付费音频靠什么吸引雷军柳传志等大佬
- “称霸武林”的京东众 怎样凭借三招打天下
- 张劲:以“92派”企业家精神重构供应链的管理
- 重复签约背后是政绩冲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才是王
- 探路国产化安全应用 湖南麒麟发布自研云桌面产品
- 中联重科董秘申柯自筹750万增持 欲扭转股价严
- 让“信用”变“财富”:互联网+征信或破小微企业
- 首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开启 获奖项目百万元扶持奖
- 2016宁波工业设计周开幕 设计与制造“跨界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