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火爆会让投资者专宠AR吗?那可不一定
2016-7-14 11:32:1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任天堂疯了。因《Pokemon Go》大受欢迎,任天堂股价出现久违的“三疯”—三个交易日连续疯长。在本月8日,任天堂股价升幅达到8.9%。11日任天堂股价飙升24.52%,收报20260日元(约合199.7美元),日成交量创下了该股自2015年10月以来的新高。12日涨幅虽然略低,但股价仍然上涨12.73%,三个交易日市值增加了近80亿美元。自上周二美国股市收盘以来,任天堂股价已上涨36%,公司市值已达到3.24万亿日元(约合313.5亿美元)。
国外也疯了。此前靠着演示动画获得谷歌和阿里巴巴共14亿美金的现实增强创业公司Magic Leap,也借势在《财富》杂志科技大会上宣布,公司正在佛罗里达州调试生产线,首款产品将很快上市。腾讯众创空间主办的互联网+创业大赛西雅图赛区,AR也与人工智能一样成为了新的热点,就连日本动漫界开启了虚拟现实的重磅作品《刀剑神域》,也即将在明年上映的剧场版中将战场转移到AR领域。
一时间,AR取代了VR,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明星。
2016年上半年,Oculus、HTC、索尼VR头盔纷纷开售,火爆的虚拟现实领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瞩目,游戏、影视、教育、医疗、传媒、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项目急速增加。相比这些,AR的“星光”黯淡了许多,尽管《Pokemon Go》的火爆为业界树立了典型榜样,但是关于AR领域的投资行为却不会像VR那样受到青睐,虽然只差一个字母,但命运却是冰火两重天,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硬件基础缺失
与国外相比,国内在硬件技术一直落后于国外同行。不论是VR还是AR,其核心技术均在脸谱、谷歌等国外巨头手中,国内虽然产生了众多VR头盔品牌,大多数产品却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眼镜盒子。AR也是如此,微软、谷歌、Realmax、爱普生、Meta、ODG这些巨头掌握着AR硬件所需的软件或核心配件,谷歌眼镜更是在2014年就已经量产,只因隐私问题中途下马。7月初国内某企业推出了属于自己的AR眼镜,技术水准却停留在AR卡交互上,这些技术任天堂和索尼已经在五年前应用于各自的掌机平台。核心技术的落后让自主研发无从谈起,AR硬件产品矩阵结构破裂让国内从业者无法找到符合自身的切入点,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内容生态破碎
硬件技术缺失外,AR内容的生产一样让人担忧。以游戏为例,VR游戏开发的技术要求与此前3D游戏开发并无分别,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打造沉浸式体验。AR需要考虑与现实环境的互动,Pokemon的开发周期长达两年之久,游戏运行需要调用地图数据、GPS和摄像头等诸多软硬件权限,而且是长时间调用,这对目前手机的硬件性能和续航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摄像头对现实环境的识别规则、注重分享互动的创意玩法……从功能设计到技术实现,依国内游戏行业的环境,不要说研发一个Pokemon的山寨游戏,大部分开发者甚至连创新都不习惯。再加上本月1日开始施行的版号审核管理办法,直接扼杀了独立游戏开发者的积极性,AR游戏就更加前景不明。
投资前景不明
从投资领域上说,相比VR的应用范围,AR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除了游戏外,是否具有VR那样广阔的使用界限?据游戏行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从事AR应用开发的企业有200多家,多数开发过包含广告的游戏应用,但在国内数万家游戏企业当中仅占1%的比例,团队规模小,无核心技术,使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仅仅存在于理论中,没有可供验证的Demo。从投资回报上说,VR已经具有了清晰的盈利模式,体验馆推广、内容买断或者联运,业界都已经进行了长时间思考并开始实践,AR由于以往的忽视以及开放式体验不能完全套用VR的盈利模式。Pokemon能够叫好的同时叫座,是任天堂多年的IP积累和技术积累,加上早已成熟的道具内购的盈利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游戏是这样,教育、房地产等其它行业又该如何?
Pokemon的突然火爆,这并非一日之功,这款现象级手游确实能够拉动AR相关行业的关注度,但是要想取代目前VR的地位,尚需要积累两年,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 VC大佬们高喊过冬的真相 究竟是在刷存在感还是
- 二线楼市房价正在被有预谋的爆炒中
- 国产电影中那些让人解不开的“纠结”
- 碎片简单不沉迷:“95后”新生代的游戏人生
- 有没有办法分分钟上10万+?
- 《Pokémon GO》怎么早没人做?请别用
- 万科大戏还没结束!这次是加入者是黑石基金
- 平安清洗汽车之家高管很“有理”:称因工作需求
- 万达官宣“中国杯”落地南宁 王健林:将超越亚洲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