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会拉低宝钢评级吗
以产能计算,两大钢铁企业合并运营将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数据显示,二者合并后产量6072万吨,超过河北钢铁,跃居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安塞勒米塔尔的9713万吨。
近年来钢铁行业处于低谷。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百家大中型会员钢企主营业务连续12个月亏损,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根据2015年财报,武钢股份的净利润由2014年的12.57亿元转为2015年巨亏75.15亿元。宝钢股份全年净盈利10.1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2.51%。
然而,针对二者的合并,行业内亦有质疑之声。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认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公司拟实施的重组若成功完成具有负面信用影响,并将对宝钢集团造成评级压力。穆迪的评估将涵盖预期的产能削减、定价、成本和利润率的改善、裁员补偿相关成本,以及重组后联合集团可能的业务战略及债务水平。
穆迪的初步评估为武钢集团的运营及财务状况较弱,因而可能会拉低宝钢集团的财务能力。比如,两家公司的合并后债务/ EBITDA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三五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王国清分析指出,宝武合并后在冷轧汽车家电板、取向硅钢方面将在国内占据更为显著的优势,据统计,合并后取向硅钢产能将占据国内总产能的70%以上;高端汽车板占据近60%。
“重组后续一定会有一个去产能、减量发展的过程。不可能越兼并,产能越大。”王国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宝钢和武钢合并将有利于将双方的竞争立场转化为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在湛江港和防城港建设过程中会有个减量发展的过程。通过产能重新调整布局,达到一致面对华中华南市场和东南亚市场。
“宝钢和武钢是城市钢厂,未来肯定会面临搬迁问题。在此过程中匹配相关的产能,保留优势产能、去除劣势产能,有助于改变此前同质化的竞争格局。”王国清分析称,同时宝钢和武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形成产业链相互融合,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 中铝上半年实现利润3.3亿 还拟注入优质资产稳
- 山钢一季度没有完成预算目标 面临生死存亡关口
- 芝商所6月能源产品交易量大幅上升 同比增长33
- 东北最大煤企龙煤仍陷入泥沼 一季度亏近10亿
- 上海电气或欧美燃机市场入场券,挑战燃机巨头
- 平煤化主体信用等级遭下调 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
- 中海油缩减新能源业务 9.6亿元出手新能源资产
- 弘昌燃气危机救赎: 债券追加担保 逾期借款“债
- 鞍钢股份称今年继续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