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则关于“中核汇海风电投资有限公司40%股权”的转让信息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上。转让方正是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挂牌价格约为9.64亿元。
中核汇海风电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核汇海)成立于2014年1月29日,控股方为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下称中核汇能),持股60%;剩余股权由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所有,主营项目为投资、资产管理、技术咨询等。
中核汇海的挂牌信息显示,其2015年度的营业收入为3.94亿元,净利润约1973.78万元,资产总计23.24亿元。根据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公司对其的资产评估情况,公司整体估值23.74亿元,转让标的对应估值约为9.5亿元。
这并不是中海油对新能源业务进行的第一次处理。中核汇海现持有40%的股权,实际上也是之前转让风电资产的结果。
2004年,中海油开始关注新能源,在2006年决定开发进入新能源产业,并将新能源列进了公司的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其中风电业务是布局发展的重点。
成立于2005年8月的中海油新能源公司,被确定为中海油新能源战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业务范围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煤气化、煤制油、煤化工技术开发及利用;地热能、海底可燃冰等能源开发及利用;与上述能源生产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
在确立了发展新能源的目标后,中海油在该领域一度雄心勃勃。从2006年下半年到2010年,中海油批准的新能源投资已逾百亿元,涉及风电、动力电池、生物质能等领域。
中海油新能源公司自成立起,便连年亏损。2011年亏损额达3.1亿元,直到2012年,才实现第一次盈利,为993万元。
2013年,业内开始传出中海油收缩新能源业务的消息,此前重点布局的风电业务也停止了新项目的投资。当年年底,中海油开始实施风电资产的转让计划,最终的接盘者正是现在的控股股东中核汇能。
中核汇能是中国核工业集团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下称海油碧路)74%股权及3.92亿元债权,挂牌价格为1元。海油碧路成立于2006年,2014年亏损1.96亿元。
新能源也已被中海油从六大业务板块中除名。中海油目前对外发布的业务板块调整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
今年年初,原中海油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郑长波,以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新能源办公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名义,接受了《中国海洋石油报》的采访。他表示,中海油新能源业务目前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择优发展”不动摇,要积极跟踪国际国内能源发展新趋势,紧密围绕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重点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
郑长波还表示,2016年中海油新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有利于中海油健康发展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新能源统筹协调机制,优化碳资产管理模式,科学指导生物柴油和煤制天然气业务实现有质量效益的健康发展;重点针对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碳贸易、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商业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等。
显然,中核汇海的风电资产不在中海油的“择优”范围内。
- 弘昌燃气危机救赎: 债券追加担保 逾期借款“债
- 鞍钢股份称今年继续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 矿业巨头力拓:供过于求对力拓及其竞争对手造成价
- 宝钢武钢重组联姻后前景未卜
- 宝钢与武钢重组公告坐实 着眼去产能
- 审计署:中铝股份投资论证不充分 损失风险逾11
- 壳牌退出四川页岩气项目 未来拟剥离300亿美元
- 巨头再次归来,壳牌集团正在重返新能源市场
- 中铁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全资子公司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