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所属的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100万吨/年PTA项目原计划2014年9月完工,但截至2015年12月31日仍未投产。”中国化学董事会独立董事户海印在2016年4月25日发布的《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事项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表示。
对于项目迟迟未完工的原因,马思明分析称,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效益差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导致工程延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项目盈利能力低于预期,项目建设有所延迟。
另外,户海印提出,对于公司在2015年财务报告中将该项目投资反映在“在建工程”科目,未转为固定资产、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贷款利息支出以资本化方式计入建设投资而未计入当期费用的这一会计处理方式,本人认为缺乏谨慎性,同时也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会使得公司存在潜亏现象,造成公司的财务数据不准确,具体亏损额目前难以做出定量估计,而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未作为重大事项对此予以说明。
中国化学年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此解释称,“晟达公司100万吨/年PTA项目”预算总额45.32亿元,2015年度实际投资11.57亿元,年末在建工程余额为29.12亿元,项目处于在建状态,仍需继续投入较大资金。 截至2015年末PTA项目未达到进行试生产的条件,尚未进行试生产。PTA项目仍处于在建期间,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应转入固定资产,不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无须计提减值准备。 综上,我们认为中国化学PTA项目的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不过,李海泉表示:“45亿元的总投资,晟达公司汇报已经完成了40多亿元,其中已经支付35亿元,还有5亿多元未结算;如果不是市场变化,早就应该完工了。”
另外,李海泉在公告中提及:“南充项目及福清项目、启东项目均是中国化学擅自投资的,未得到国资委的同意和批准。我作为独立董事要求其提供国资委的相关文件(比如《关于投资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有关意见的复函》),但中国化学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
中国化学解释称,公司投资的产业项目均按照《公司章程》履行了法定审批程序,并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进行了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年报披露,由于 PTA 产品市场价格下滑、项目盈利能力低于预期,以及化工产业园开发区配套公用工程完工滞后等因素,PTA 项目建设进度较之前的项目计划有所延迟,未来也会存在工程项目建设完 成后延迟开车的可能性。“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论证,审慎确定项目开车时间,同时,也在继续多渠道广泛寻求业内战略合作伙伴,寻求项目转让的合作方。”中国化学称。
- 爱鲜蜂裁员或因融资遇困 社区O2O瓶颈仍待突破
- 高负债运行 广汇能源受困扩张陷阱
- 空铺率超7成 海宁皮革城异地扩张遭遇“水土不服
- 中国人寿遭遇考验:销售队伍大扩容至百万人 投诉
- 希捷转型受阻再裁1600名员工 传统硬盘厂商陷
- 酷派与360股权斗争并未完结 上半年巨亏20.
- 百度旅游被指盗用蚂蜂窝用户游记 回应称已删除
- 喜忧参半 中海获中信千亿土储蛋糕?
- “酷米客”:“车来了”盗公交数据,将索赔1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