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用户断层,将失去8成年轻人
2016-7-5 10:29:3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仅18%的用户在投资理财时首选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2014年初开启下降模式,接连跌破5%、4%临界点,今年3月份也是近年来银行理财收益率首次“破4”。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处于下降通道,投资者为追求高收益,将会改变投资策略,转而投资其他理财产品。据记者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8%的人在投资理财时首选银行理财。
50岁以上的人群中,33.33%首选银行理财,而在20~35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有18.71%,未来在个人理财方面,银行将有可能失去目前80%以上的年轻用户。
业内人士认为,20岁以下的用户由于阅历和知识的匮乏,缺乏对于其他理财产品的认知;51岁以上的用户由于精力和信息来源有限,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也有局限性,这两点原因直接促成这两个群体成为首选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军。而从整体而言,对于20~50岁的年轻用户来说,银行理财已经很难作为理财投资的首选。
20岁以上人群中,64.9%意识到银行存款在贬值
随着央行多次降息,目前CPI已经高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进入负利率时代后,钱存在银行不但没有增值,反而会越存越少。许多人已经认识到钱存在银行会造成财富缩水的现状,开始进行存款搬家。记者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人群中,64.9%意识到银行存款在贬值。随着个人资产配置的渠道不断丰富,有理由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银行活期存款进行转移。
据业内人士分析,假设1万元存在银行,按照1.75%利率算,一年后本息收入为10175元。同时,若物价维持2.3%的上涨,那么,1万元在今天的购买力到一年后需要10230元才能实现,也就是说1万元存在银行,一年净亏55元。相比较而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的年华利率多数比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高,并且流动性强,随用随取,是许多投资者眼中银行活期存款的完美替代品。
高达64.29%的用户银行存款占总资产20%以下
据记者调查,64.29%受访者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20%以下,并且,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银行存款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当个人资产达到100万以上时,超70%的受访者将银行存款控制在两成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央行副行长今年表示允许银行破产,直接引发一大波储户将存款从银行转移走——若银行破产,存款的最高偿付额为50万,这意味着即便银行存款超过50万,最多也只能得到50万赔款。因此,高净值用户会选择分散储存资产或进行其他渠道的投资。
选择银行3年以上定期存款的用户仅3.13%
继国有大行打响存款保卫战,陆续将定存利率“一浮到顶”后,部分银行出现中长期存款和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收益与流动性二者均无,因而中长期存款逐渐失去吸引力。记者调查显示,77.46%存期在银行里的受访者选择了活期存款,选择存3年以上定期的人数仅占3.13%。
超一半的用户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
支付时,53.3%的人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选择刷卡的仅有22.9%。转账时,选择支付宝或微信转账的人数比例高达72.3%。
一直以来,微信和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给用户带来了极佳的支付体验,用户只需要输入六位数密码便能搞定,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后甚至连密码都不用输入。无论是网购时还是线下消费场景中,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比直接用银行卡热门得多,用银行卡进行支付的比例仅为22.9%。越年轻的用户越倾向于选择微信、支付宝支付。
转账的渠道有多种,但优劣明显。柜台人工汇款到帐慢、手续费高;手机银行转账操作体验不佳、步骤繁琐,并且需要提防钓鱼网站;使用支付宝、微信进行转账,实时到帐,不仅免费,而且操作方便。而据记者调查显示,仅有28%的用户选择了银行转账,与支付渠道的偏好相似,随着年龄递减,这个比例也随之减小。
2015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宣布网上转账全免费。随后,多家银行推出“同款”福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深刻改写用户的习惯,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渠道来办理金融业务。银行的免费举措,无疑是顺势之举。但支付宝、微信此前已抢占了大部分市场,银行很难中途插足。
77.68%用户对银行整体服务不满意
银行或许不是当今用户最亲密的金融伙伴,却无疑是人们最熟悉的金融业“一哥”。记者调查显示,77.68%用户对银行整体服务不满意,其中超过20%的用户表示严重不满意,仅22%的人对银行整体服务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多种,除了上述5点分析涉及的原因外,还有银行排队等候时间长、收费不合理、开放服务窗口少等等。
不过短短几年,互金行业以新鲜便捷的产品设计夺走了帅哥美女,又用人为争取和高息诱惑在广场舞池里搞定了大叔大妈,现在就连一部分前卫的爷爷奶奶都纷纷取出在银行安放数十年的定期存款,抛进大投机市场去钱生钱。从储蓄、理财,到转账、支付,互金对银行大开蚕食模式。面对挑战,银行转型转轨迟缓,反应滞慢,如果持续跟不上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步伐,很可能被中青年群体永久性“打入冷宫”,届时这位曾呼风唤雨的金融“一哥”将难逃暮年将至,并恐将“老无所依”。
- 都说银行不靠谱,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还是那么高?
- 为何P2P平台会遭遇挤兑?归根到底就一个原因
- 银行“闷声”乱收费 这些年你都吃了哪些亏?
- 别急着去英国旅游 这些事要提前了解
- 想要用芝麻分涨分、花呗提额?先把蚂蚁会员用起来
- 小麦金融被爆逾期暂停兑付 因兑付平台涉嫌自担保
- 优势都是相对的!可能你就是失败在这优势上
- 5年工资买一套房!新西兰的房价收入比
- 数百名中国留英学生突遭离境,被指影响英国就业问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