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纵观世界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几乎都是依靠城市群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城市优势互补,共享各类资源,从而实现共同的利益。而我国的城镇化并非是一个均衡发展的过程,单个城市的独立发展能力越来越有限,还面临着“千城一面”的尴尬。所以,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藩篱,将一定区域内的城市捆绑在一起,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的整合汇集,实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与优势互补,同时倒逼大城市进行部分功能疏解,已经成为我国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塔台,市场唱戏”,这是市朝环境下推动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发展城市群也不例外。
发展城市群,初期要靠政府推动。首先是要建立政府和政府间、政府和企业间的协调机制,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都需要在政府层面提前做好规划布局。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在上下游水系的污染控制和赔偿机制上,江苏和浙江两省政府形成了一套协同治理机制,包括信息互通、联合监督、联合调解、监测预警等,规定了跨境断面水质达标标准。上游从经济发展收益中拿出部分用于支付环境治理成本。若断面水质超标污染下游,下游将获得环境赔偿。在两地合作治理下,流域水环境显著改善,水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发展城市群,中后期要由市场来推动。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来看,虽然有行政机制的引导,但其发展主要仍是由市场推动。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既要打破行政壁垒,又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要素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在于减少城市群内各级城市政府的行政干预,制定城市群发展的负面清单,强调城市群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一体化,让市场按照经济规律在各城市配置要素资源,形成功能互补,从而有利于城市群发挥最大作用。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群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因此,在经过了早期无序发展的阶段后,本轮城市群发展应该是一个“升级版”,即以提高城市群发展的效率、内涵和质量为总体目标,以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为主要手段,特别要摒弃过去的“摊大饼”模式,彻底转变土地财政思想,把城市群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 以法治来规范万科股权之争
- 一包奶粉有200个配方,创新不够花样凑
- 中国市场召回“夺命抽屉柜”岂能只靠约谈
- 我国中产阶级背后深深的焦虑:有钱却不代表富有
- 中国人未来10年该怎样配置资产?
- 国资部门要明晰出资人身份
- 不弄点新闻的毕业典礼会不会显得有点失落
-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不能坐等被反超
- 中企海外并购频繁夭折 不宜太高调、太张扬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