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校毕业季,毕业典礼成了媒体的“最爱”,瞬间成了“新闻富矿”。而且今年从毕业典礼上频频传出“最强音”和”最感人故事”。厦大教授一句“不要随便叫陌生男人老公”在社交圈刷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一句“如果有一天你沦为鹰犬,逆行在法治道路上,母校将会喊你回家——去‘抄宪法’。”喊出了时代法治“金句”。李嘉诚从Beyond手里买来《光辉岁月》版权,请林夕改为汕头大学的校歌,唱到全场泪奔。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毕业演讲中称赞杨绛是“最美清华校友”,被广泛认为“接地气有情怀”。
大学毕业典礼成了新闻场,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校长教授们的确用心了,无论是更用心说到学生心窝里的演讲,还是教授们极富人文精神的肺腑之言,都让毕业典礼不再流于曾经的走过场拍拍照,而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母校与学子的珍重道别,说是即将走入社会或继续深造的学生的“成人礼”也不过分。但是毕业典礼“上头条”,肯定有诸多因素结合,不必过度追求毕业典礼的媒体效应,做不了大新闻的毕业典礼不能说是开的没意义,换句话说,不弄点新闻的毕业典礼没必要失落。
大学越是开放,越是符合现代大学的本义。我们要肯定大学毕业典礼里传出的“正能量新闻”。而且有些伦理常识,从权威专家口里说出会更有说服力。譬如“不要随便叫陌生男人老公”本该是常识,可是这些常识却在被权势资本颠覆。坚持法治而不是实施人治,正该是法律人的终极坚守,法大教授王涌的临别警示并不多余。媒体多从大学里汲取这些饱含人文精神和理性常识的精神营养,对媒体和大学和公众是多赢。吉林大学这对博士情人没把大学校长当“行政领导”,而是把毕业典礼办成了求婚仪式,而且得到校长师长的诚挚祝福,这不仅给毕业生们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喜庆仪式,而且对大学回归“服务学生培养人才”本义,回归学术治校去行政化,有不小人文推动作用。但热门新闻本身有稀缺性,毕业典礼上能搞出正能量新闻值得肯定,在外界弄不出动静也不必失落。
一所大学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氛围开放,往往更容易在毕业典礼上“出彩”。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毕业典礼只是学校“以学校为本”“情怀治校”之侧面写照,希望校长和教授在毕业演讲中体现的宽容、关爱和情怀在学校日常治理中一以贯之。至于那些毕业典礼“默默无闻”的高校,毕业演讲用心写出说出,关爱学生的事情用心做到,虽然没有多大的新闻效应,但对学生的殷殷期待用心良苦发自肺腑,不管是毕业还是日常学生培养管理中都透出“以学生为本”、“时时处处皆是关爱情怀”,又何必在意是否被媒体关注“弄出了大新闻”?
不弄点新闻的毕业典礼不必失落,真心为学生好、时时处处皆情怀的高校,会永远留在学生心中,会一样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不能坐等被反超
- 中企海外并购频繁夭折 不宜太高调、太张扬
- 制造业怎样告别“低人一等”心态
- 外媒:中国制造业停滞不前 中国经济或释放出悲观
- 各方释放和解信号 “谁的万科”火药味逐渐消失
- 连平:制造产业下行压力犹存 不容忽视
- 通过12句话看懂中国下半年股市楼市
- 展望未来10年,我们应该如何配置资产?
- 去产能、拉尼娜是左右未来商品的两大关键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