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风清扬)是山里飘的。”提起给自己起的第一个网络ID,姚劲波掩饰不住骄傲。一来,在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里,风清扬是一个隐于野的绝世高手,二来,他无意间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做了相同的选择。不过,现实中,他更喜欢同事们喊他“老姚”。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纽交所上市时,姚劲波曾直言,最崇拜的企业家就是马云。他认为,两人要做的事情很像。马云是把中小制造业者带入互联网,自己则是把规模更小但总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务业者带入互联网。
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风清扬”的交集并不多。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58同城是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平台。交易和信息,几乎不存在什么竞争。
不过,在2015年4月,58同城和赶集网宣布合并后,姚劲波和58同城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两个“风清扬”之间的交集,变得复杂起来。
姚劲波现在算是马云的“学生”。2016年初,姚劲波去参加了湖畔大学面试。一个面试官看见他,热情地寒暄:“你也来帮着面试了啊?”姚劲波说,自己是来参加面试的。对方很惊讶。虽然湖畔大学知名创业者云集,但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管理着百亿市值公司的CEO,姚劲波成为其中身价最高的“学生”。
面试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画一个图,想象自己十年以后在做什么。“十年后,我肯定还在做58同城和赶集网,所以我画了理想中的58集团应该是什么样的。”姚劲波在纸中间画了一个圈,两边连接的是用户和商户,他站在中间。“如果要让中间的圆圈转得越来越快,还有很多事要做。不管是58同城、赶集网、中华英才网、安居客、58到家都是一样。”
“读书是可以学到东西的。”姚劲波说,他可以系统地了解阿里的发展过程、文化以及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湖畔大学里其他创业者身上也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他可以向任何人学习,不论是阿里,还是小创业公司。这是他的人生哲学。
姚劲波和“老师”马云还站在了同一个竞技场上。在阿里的2016年Q1财报中,闲鱼与钉钉等新兴业务一起被称为“四小花旦”,并整合了淘宝拍卖,能看出阿里对闲鱼的重视;而58集团也在6月1日宣布了新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专业的交易平台转转成为全资子公司,任命黄炜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事业群总裁。
品牌升级之后的58集团,除了拥有58同城、赶集网、安居客、中华英才网和58到家,又分拆出了一些新的公司,包括斗米兼职、好租、瓜子二手车、心宠等。
从之前与赶集网贴身肉搏,到现在开始面对更大的市场,姚劲波是会感到有压力,还是会相对从容?
“我们要么不出手,出手必须赢。” 姚劲波挺了一挺身子,用手撩了下额前的头发,没有十足的把握,58集团是不会宣传转转的。“有一个人、SEM(搜索引擎营销)服务,并代理过3721的产品。当时,互联网公司如果打听谁弄流量很厉害,人们都说找陈小华。优酷、土豆、酷6都找过他。
姚劲波知道陈小华的时候,陈小华已经加入赶集半年多了。但因为有谷歌的合作,杨浩涌一直没有提期权和上市,这给了姚劲波一个机会。
姚劲波不停地“骚扰”陈小华,陈小华把他手机加入黑名单,他就换座机打。后来,他干脆跑到赶集楼下,说,我人都已经到你楼下了,你不下来,我就只能上去了。后来,他对陈小华说:“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
认准的事,不达目的不罢休。姚劲波就是这么一个人。
流量的争夺,只是一个表象。“让58到家独立,是一个很对的决定。”姚劲波说。2014年7月,58同城宣布启动58到家项目。当时,正是58和赶集之间打得最凶猛的时候,主要的精力和资源必须要放在战争上面。而58到家看重的O2O市场,又是一个需要庞大资金支持的领域。
权衡利弊后,58同城决定让58到家慢慢独立。而58到家,也在和赶集的战争里发挥了很好的策应作用。“至少,人们开始觉得58 和赶集有一些区别了。”
黄炜于2012年2月加入58同城。此前,他在百度也做了四年多,主要做百度地图。黄炜觉得,在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很难真正地沉入线下业务里。有一个百度的同事去了58同城,就带黄炜去见了姚劲波。
他们约在北四环边上、姚劲波家附近的一个会所里吃饭。黄炜当时也没看过《非你莫属》,这是第一次见姚劲波,觉得对方没什么架子。
姚劲波问黄炜,住哪儿。黄炜说北苑。姚劲波就说:“那太好了,离我们办公室很近。你去西二旗(百度)要一个多小时,你来我们这里只要20分钟,你看每天省出了多少时间。”当时,58同城的总部就在北苑路乙108号的北美中心。但等黄炜加入58后,公司又整体搬迁到了酒仙桥。
现在,58集团买下了798里的两栋楼,用来办公。这与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做法不同,大部分公司都在租用办公室。而已经上市的公司,为了不影响公司财务报表,会由创始人买下一栋大楼再租给公司,比如网易和搜狐。
姚劲波希望黄炜来当时的58同城做移动端。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开发成为潮流,陌陌、唱吧都是顺应这一潮流成长起来的公司。
创业者在做App,BAT也在往里大量砸钱。人人都在做移动端,都说移动端很重要。姚劲波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趋势。但他的重心,还是得放在和赶集在PC端的流量争夺上。移动端,他希望找一个人来做,这个人,就是黄炜。
黄炜初到58,明显感觉到了这个公司在移动端上的粗糙。实际上,整个行业都很粗糙。人们都知道移动端是未来,但是没有人知道路怎么走,都在摸索。但人又都是有惰性的,容易固守在原来的地方。“58就是PC的。这个角色的地位变化,在58内部是花了一定的时间的。”黄炜说。
不像其他公司,58没有一开始就要全部all in在移动端。从2012年到2013年底的两年间里,黄炜带着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做一些基础性的开发,甚至资金都没有花掉多少。
直到2014年年会,58才喊出了移动元年的口号。当时,姚劲波公开表示:“PC我可以不管,甚至它可以输。但移动端必须赢。如果你把移动端看成是大潮,你甚至可以放弃掉PC,只做移动端。”
态度的变化,来自日常的细枝末节的触动。
2013年58同城上市路演,姚劲波要打开电脑,对方说别打开电脑了,就打开手机演示你的App吧。当时,58的移动占比是39%。
姚劲波发现,投资者们问他最多的问题就是,移动战略、移动占比和移动端有什么特色。
再看公司的内部,姚劲波也发现了黄炜说的“人的惰性”的问题——甚至开会的时候,大家讨论的仍是PC端。姚劲波突然觉得,58可以接受PC端网站未来三年一个字都不改,只要这个网站不崩溃就行。但在移动端,必须要有大的创新出来,这也就是58同城的App。事实也证明,同样的资源投入到PC端,可能增长10%,而在移动端,可以增长到200%。
“当时在分类信息战争里面,58跟赶集,都知道未来的竞争、用户的竞争是在移动端上面。”黄炜说,如果最初的两年有什么成就感的话,就是以一个不太高的成本,实现了一个稳步的增长。“其实,我们无意间踩在了移动互联网的节拍上面,生活互联网的节拍总会比纯线上互联网晚一些。”
黄炜说,在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之后,他们查看两边的数据,发现自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我们是做出了一些抉择的。”黄炜说。
市场永远不会静止,一些因素也在优势和劣势中不停变化角色。对于赶集,一些有利的因素,也变成了掣肘。
在姚劲波融不到钱的最困难的时候,赶集网有谷歌做后台支持,但也正是这个支持,让杨浩涌在最初的时候不能谈论期权,错失了陈小华。2010年5月,赶集网拿到了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的投资,到2012年,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也还是主流,58内部的一些人就担心,赶集网已经在移动端占据了先机。
“我们做了很多减法,第一就是不做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不做windows系统。” 黄炜说,这个系统做了一两个版本后,就直接关掉了。“我们意识到未来就是安卓和iOS的,所以其他东西压根儿不开发。”
另一个减法是关于推广的。由于2013年准备上市,58整个2012年的支出都很谨慎。黄炜负责的移动事业部就决定,不做CPI推广,不按激活付费。
如果是为了一时的数字好看,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激活量付费的方式进行推广。但推广平台给出激活的用户不一定是自己的目标用户,甚至会用机器刷很多用户。毕竟,在互联网里,刷单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是白白的浪费钱”。
黄炜想了很多新的办法。首先,从58的PC端往58同城的App里做引流,其实是做线下推广。黄炜说,58同城是最早做手机预装的。
早年,预装是很多公司都忽视掉的资源。黄炜记得,58的第一次预装是在华为,2013年,华为开始推广自己的智能手机,为了吸引用户,也在四处寻找合适的App进行预装。双方简单地谈了一下,几乎没花什么钱,58就在华为的这款手机上装了500万份。2014年,又开始在小米上做预装。
“现在去预装就很贵了,因为市场就是这样,会出现价值洼地。但是出现的时间一定极短,因为其他人会蜂拥而至。”黄炜说,正是这一系列的减法,让58同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收到了比较大的效果。
“封邦建国”
每当有公司在交易所IPO,创始人往往都会举杯庆祝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黄炜记得,姚劲波也说了这句话。
但在黄炜看来,姚劲波是打心里相信这句话。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姚劲波和58的格局越来越大。
虽然上市之后就有了合并赶集的想法,但战争一直打到了2015年。姚劲波提到,58曾经有一条规定,不管团队KPI完成多少,一旦赶集逼近了,就会被一票否决。“在内部,我们有一个规矩,所有的线不能比赶集慢,如果比赶集慢就要卡掉。”黄炜说,因为业绩不佳,有些负责人就被裁掉了。
竞争摆在那里,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压力。自己的同比增长再多都没有用,只有和赶集相比较的数字才有意义。越到后来,黄炜就越打心里反感这种竞争。
但当时的资本市场正一片大好。聚美、陌陌都是创业三年就成功上市的公司,而京东、阿里的巨额IPO融资,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无比。其中,京东的股东今日资本从京东的IPO中获得了超过60倍的回报,而今日资本正是赶集的投资方之一。
每个投资人都想着再去赚一票,钱不断投向赶集网。“它(赶集网)老说数字,这让你很难受。”黄炜说,因为58已经是上市公司,来自监管部门的规矩让58不能私自公开任何数据。而且,任何一个错误,在一级市场上都会被放大十倍地反应出来,造成市值波动。
整个公司决心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人们心里清楚,拼到最后,是零和。
正如彼得·泰尔在《从0到1》中所说,经理人总喜欢把商界比作战场,人们总要一决高下。一些人在竞争中会失去理智,比如为了打败当时的竞争对手X.com,Paypal的一个工程师甚至设计了一枚炸弹。但竞争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潜力。
黄炜曾经把二三十个总监请到一个大会议室里,让他们分成两拨人,一拨扮演姚劲波,一拨扮演杨浩涌。黄炜把58收集到的信息都贴出来,让这些总监们根据信息去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分析双方怎么打。无独有偶,赶集网也曾在一次会议上做过双方竞争的优劣势分析。
黄炜记得特别清楚,2014年底,58和赶集仍没有合并。也许是因为自己手里除了无线业务,又在陆续新增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黄炜心里特别焦灼,他写了一个很大的提案,在会议上公开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次跟赶集打仗。”当时,黄炜的想法就是,打赢就打赢了,打不赢也不跟他打了,去干别的事情。姚劲波就在旁边,一直笑。但没想到,真的不用打了。
宣布合并之后,紧接着就是整合。陆陆续续,一直到8月才完成。
结果不错,但过程的纠结,对人的冲击还是非常大。姚劲波感慨道:“涉及人的事情,都很难。”
从一些细节上看,开始合并的时候,两个CEO确实希望做成一个开创先河的事情,把两家合并得好好的。
在最初的日子里,两个人轮流到对方的公司去开会。合并后的第一个周末,杨浩涌还曾约姚劲波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不过,那一天姚劲波睡过了头,杨浩涌就一直带着人等他。
不久之后,《财经天下》周刊约两人同时棚拍,姚劲波先到了,就一直等着杨浩涌一起拍合照,得知杨浩涌下午还要开会后,姚劲波又让杨浩涌先拍个人照。那一天,他们一见面就开始讨论业务,恰好当天美团网宣布推出上门服务开放平台,接入家政、美业、汽车洗护等品类上门服务提供商。
他们甚至决定周末一起去天津,双方的客服等部分都设在天津。姚劲波还邀请杨浩涌坐自己的车去,杨浩涌很愉快地答应了。看起来,两个人同时坐上了O2O的快车,携手前行。
然而,很快他们发现,蜜月不可能一直持续。姚劲波觉得做事情变得有些难,开始出现一些办公室政治,效率变得非常低。“起初合并,我希望把两边的人和资源都利用起来。但是事实上,让一部分人离开,可能是更好的抉择。”姚劲波说。
现在,很多人会找姚劲波咨询合并的经验。姚劲波说,包括美团和大众点评网,去哪儿和携程网,只要他们来咨询自己,他的经验和建议就是,让一方离开。
姚劲波和美团的王兴时常见面。最近的一次,是王兴去姚劲波家里吃饭。虽然王兴不愿意透露他们谈话的内容,但多半离不开整合和生活服务。王兴和姚劲波认识很久了,王兴决定创业的时候,还找姚劲波咨询过经验。那时候,姚劲波是中国有名的个人站长之一。如今,两个人都在做本地生活服务。“本地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滴滴也是本地化,但是每个公司的核心领域不一样。滴滴是出行,新美大是餐馆、KTV、电影院,但58赶集的领域更细分、更超微。”姚劲波说,他不认为和新美大在核心业务上会有竞争,也非常欣赏他们目前的成绩。“将来可能会有一些交集,都去做同一件事。”
整合的阵痛大概持续了半年多,一直到2015年的第四季度。姚劲波与杨浩涌和赶集的元老们达成了默契,“封邦建国”。这是历史上被验证过的方法,武王灭纣后,论功行赏,大封功臣昆弟,前后共分封了71个小国。
从2015年底开始,在原赶集的基础上,58同城和赶集网先后分拆出了斗米兼职、好租和瓜子二手车。
“基本上,他们都是58赶集的公司,但我们不控股了,不仅是瓜子、斗米、好租,只要是决定分拆出去的,我们就不控股这些公司。”姚劲波说,这样一来,各个公司会有一些协同,为集团的生态做贡献,而且解决了人员保留的问题。
赶集的高管,真正离开集团的很少,只有两三个人撤离了,绝大部分人还在瓜子、好租、斗米里面,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我们的合并不是很血腥的我赢了你输了你得离开,我们是用一种机制,尽量把人都留在体系里面。”姚劲波说,两家公司拼到最后,剩下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我们把人的资产和资源尽量最大化了”。
一个月前,姚劲波带领58赶集的高管团队,在有“北方乌镇”之称的古北水镇待了两天,主要是开会,讨论合并后没有处理好的事情。
其中,主要的一个议题是,58和赶集要不要分两个品牌来销售。在用户层面,还是两个品牌。但在客户层面,究竟应该是两套人马卖两个产品,还是应该变成一个产品?最后,他们决定慢慢走向一个产品。“这样的话,商铺的成本会降低,不需要维护两个平台的操作。”姚劲波说。
也是在这个会议上,58赶集决定把转转的产品从一个BG下面的创新产品,变成一个公司级的重点,直接汇报给姚劲波。无独有偶,马云在阿里内部也多次提到了闲鱼。
“一个公司没有对手是很可怕的,你不知道你做得好还是不好,自己增长,有可能是市场推着你在走,但是有可能你本来可以跑得更快。”姚劲波说。
58赶集合并后,公司面临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对手缺失。因此实行了BG事业群划分,比如HBG是房产业务,AFG是二手车和金融业务等事业群。当合并完成后,姚劲波发现各垂直业务的竞争对手,变成了搜房网,或者前程无忧,甚至是闲鱼,但整个团队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此前,58是职能化运作的,分为产品部、职能部、市场部、销售部。“分BG的好处是,我要让每个BG知道你是有参照物的,比如我们安居客的目标,很简单,超过搜房。就是要远远地把搜房甩在后面,在各个板块,不管是新房、二手房还是租房。”
姚劲波认为,合并后,在垂直领域的一些布局,包括分拆、BG化,让58赶集在适当的时间点变得更专业。“每个BG能够快速反应,能够去跟行业的人沟通,招聘行业、房产、汽车、二手车,也是在去年很重要的一步,我觉得这些事情,总体来说这几步是在该发生的点都发生了。”
从信息转到交易
“在打仗的时候,双方只追求量,因为没办法,公司要活下来,任何人都不会关注三年之后的事情。因为你可能在半年之内没做好就死掉了。”黄炜说。
2015年10月,58赶集整合完毕,黄炜就提出来做一个新的优化产业生态的项目。“之前,我们的体验没有做太好,我们给自己的分数并不高。”黄炜说,直到今天,58对于自己的信息质量仍不满意。“以前大家都拼量,好的信息进来,坏的信息也进来,那我现在开始设立一个更高的门槛。”
负责生态优化的团队,与其它的团队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其他所有团队,目标都是让业绩上升,流量上升、收入上升、用户数客户数上升,但这个团队的目标是让业绩下降。“不合理的东西全部干掉,把门槛提起来,坏信息不要,哪怕是可能损失部分的好信息,我们也要让整体的生态健康起来。”黄炜说。
有一次,黄炜跟一个朋友提起这件事,对方觉得很佩服。一个公司能容忍一个部门专门让大家业绩下降,那是了不起的事情。
现在,这个部门叫生态创新事业群,包括了一个生态平台和一个信息安全平台,总体人数接近1500人。
到今天,生态优化已经做了将近三个季度了。“很快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效果,原来大家在打仗的时候,就是互相比下限,你门槛低,我比你门槛还低,于是用户就过来了,不管是好用户还是坏用户,现在我们把门槛提上去,做类似于实名制的事情,你要为你的信息负责。”
有一段时间,河狸家创始人雕爷总是批评58上面的虚假信息。
“他有一阵老骂我。”提到雕爷,姚劲波又来了精神。“我们现在关系很好,都在湖畔大学。”姚劲波说,此前他和雕爷几乎没见过面,所以,在湖畔大学,他见到雕爷就先解释了,有一些话不是自己说的,媒体总会把标题搞得很触目惊心,但其实没有那个事。“而且我跟他讲,他做美甲,我们也有美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且,这个行业有两个人做,肯定好过一个人做,你要验证这个行业成立不成立。我估计他也很认可这个观点,因为后来他就不骂我了。”
姚劲波也承认,58的二手交易存在着一些问题。“58的交易平台,是人们常用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之一。但我们用各种努力,审核、认证,仍发现我们不能提供100%的可靠服务,因为确实有骗子在里面。”姚劲波叹一口气,“没有办法,他说我卖个手机,这个手机是山寨机,他藏起来吧。而且,老姚是一个乐观的人。我觉得他未必真有想流泪的时候,烦恼的时候有。”黄炜说。
姚劲波说自己很少会感到焦虑,包括58和赶集打得最凶的时候,每天都至少睡8个小时。“我任何时间都能睡着,跟你谈话的时候我都能睡着。”虽然《财经天下》周刊没有在采访中见过姚劲波睡着的样子,但此前他代表58同城多次参加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的录制工作,确实经常坐在一个角落里昏昏欲睡,不过,当遇到优秀选手的时候,他就会精神起来,被称为“随时会醒过来的沉睡者”。
姚劲波这种情绪的平稳,在外界看来,甚至有一点点沉闷。黄炜记得,以前有一个记者,问老姚有什么爱好?姚劲波当时的回答是,“没什么爱好,周末陪陪孩子”。不过,姚劲波对记者提到,他最近看书、看电影比较多,“庸俗的好莱坞大片都看,杨幂的也看。年轻人看什么我就看什么”。
“老姚关注电影很久了,其实成立影业就是他发起的。” 58集团品牌公关部总经理、58同城影业总经理陈建宁说,58影业其实去年秋天就已经注册了,但没有对外做推广,直到2016年5月8日,58集团做品牌升级的时候有了曝光。影业在58集团内的职能接近于一个传播驱动,赚钱不是目的。陈建宁在58同城很多年一直负责品牌公关和市场营销的业务,他跟姚劲波说过,如果一个公司负责品牌传播的团队还不太懂影视娱乐,基本上他的传播可能会断一条腿,效率会更低。
米粒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张青形容双方的合作是“一见如故”。在确定合作之前,张青与姚劲波见了一面,在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半个小时之后,姚劲波就说了三句话,表示看好合作。
“他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张青说,中国的很多分类细分的市场上58都有所布局,满足人们生活不同层次的需求。电影需要的是落地,58同城通过B端服务C端,深入三四线城市,接地气的程度更高,所以说58落地有很多想象空间。
每周,姚劲波都会找陈建宁一两次,问一下跟其他公司的合作、有没有新的植入,包括见见投资公司的负责人。陈建宁还挺有压力的,“因为公司刚开始给了我一个看起来很轻松的目标,不赔钱就可以了”。为了给自己减压,陈建宁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总不会把钱都赔掉吧。实际上,了解电影行业的人都清楚,这个要求很高。从去年的夏天开始,陈建宁到现在见了70多个人,30至40家公司,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项目。最近,他们和米粒影业合作了两部动画片《精灵王座》和《无敌乒乓兔》。
变化仍在发生着。
5月的最后一周里,58集团的高管们频繁地开会,讨论应该做怎样的变化。5月30日,是一个星期六。在58的会所里,姚劲波和七八个高管轮流开会。他一个个地谈。
“假设一个公司是一辆车子的话,他是推那个车子上快速道的人。他看着车子可能稍微有点慢了、稍微有点偏了,就迅猛地来一个很大的助力,带来很大的变化。”黄炜说。
姚劲波跟黄炜提到,希望他能把其他业务交出去,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二手交易和生态的优化上。“我们把转转提到跟到家、甚至比到家还高的级别上来了。”姚劲波说。
让黄炜一下子放弃负责了4年多的业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炜有点不舍,毕竟是带了4年多的团队,人与人之间已经生出深厚的感情。但他知道,从理性的角度看,姚劲波的抉择是正确的。
“其实每个人都要去找新的东西。”黄炜说,为了整个集团的发展,没有人太介怀职务的变化。“老姚跟大家说,肯定会更好。我们信他。”
姚劲波每天都打电话给黄炜,有时候提一些意见,有时候是问一下进度。“他在车上如果没事,要么看书看电影,要么就给我们打电话。”黄炜开玩笑地抱怨,自己都没有时间看电影了。
黄炜记得,作为2013年第二支上市的中概股(第一支是兰亭集势),上市前夜,姚劲波跟一起去美国的同事们说,市值一定要超过10亿美元,低于10亿美元就不太好看了,结果当天就超过了20亿美元。“这个结果是没有人料到的。”黄炜说,“你问58的发展是不是超出了我加入时的预期,我觉得你今天问58的所有人,大家一定是没想到今天的局面的。就像你问我们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也不一定能想到。”
2013年上市,2014年6月份接受腾讯的投资,2015年初并购安居客,再过一个月,合并赶集网,然后是收购中华英才网,“他其实想把这个公司不断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我觉得这个格局是他前几年不可能有的”。
记者问姚劲波,如果当年创立58同城的那个年轻人,遇见十年后的自己,会觉得满意吗?姚劲波抓抓头发说:“很满意吧。”
那么,有没有遗憾或者想修正的地方呢?姚劲波点点头。他说,自己当年创业是单打独斗,如果回到从前,他就会像马云那样,找一个合伙人。
不过,他又补充道:“如果把我扔到十年前,还是需要走这么多弯路,还是需要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创业就是这样,发现此路不通就走回来,发现走过了,又回来,只要最终走到了对的路上,就没有大的失误。”
- 英特尔迎来第三轮裁员浪潮 台湾供应商或受影响
- 联想移动近日启动裁员:根本上还是业务不景气
- 重庆市外经委宣传处回复:迪士尼不会再在中国选址
- 软银孙正义又不想交班了:我还年轻 让我多当会领
- 安踏扬言要以销售千亿为目标 里约奥运会能帮上多
- 新罗免税店庆祝开业30周年 宋慧乔等明星齐送祝
- 标普昨晚发布最新公告 不排除标普将下调万科信用
- 厦门航空公司借东京-厦门开航一周年在东京举行推
- 兴业银行成最美雇主 去年员工培训费人均270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