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日本拟向中国全面出口大米 分析称进入后基本定位天价

食品饮料  2016-6-21 9:32:0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去年,一条“中国游客在日本以1500元人民币的价格抢购5公斤日本大米”的新闻引热议。虽然国内舆论哗然,但天价并没有阻挡一些中国消费者购买日本米的热情。日本媒体近日称,瞄准了中国巨大市场的日本粮商们准备组团把日本大米出口到中国市场。日媒报道称,粮商们最初计划面向大连市出口。

 

  去年,一条“中国游客在日本以1500元人民币的价格抢购5公斤日本大米”的新闻引热议。虽然国内舆论哗然,但天价并没有阻挡一些中国消费者购买日本米的热情。日本媒体近日称,瞄准了中国巨大市场的日本粮商们准备组团把日本大米出口到中国市场。日媒报道称,粮商们最初计划面向大连市出口。

  大米,日本人吃得少了

  ●1960年日本大米的年人均消费为120公斤,到2003年时已降为59.5公斤

  ●截至2013年6月底,日本食用大米的库存总量为226万吨,创下11年来的最高

  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6月12日报道,日本政府决定从2016年度开始全面向中国出口大米。木德神粮等5家大米批发商及组织将在今夏之后启动对华出口。

  日本农林水产省表示,中国政府在检疫上仅允许进口经由日本全农子公司在神奈川县内的加工工厂出品的大米。在该省的建议下,木德神粮等5家批发商及组织决定利用神奈川县内相关工厂出口大米。

  据日本经济新闻此前的报道,记者发现,自2014年开始,日本对华大米出口一直呈猛增趋势。2014年日本对华大米出口量达到158吨,增至上一年的3.4倍。2015年日本对华大米出口量增加到600吨,较前一年又增长了近4倍。

  日本农林水产省政策统括官付贸易业务课是专门负责与日本大米贸易相关统计工作的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课职员大塚表示:“目前并没有扩大出口的预计数字,但会比去年更多。”在谈到扩大出口的背景时,大塚表示:“人口众多,消费力强,而且地理位置很近,是个巨大的市场。”木德神粮是这次5家组团的粮商之一,其2011年还在中国大连成立了一个子公司。

  分析认为,日本扩大对华大米出口跟日本国内大米需求的减少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显示,日本人均大米需求量一直呈减少的趋势。1960年日本大米的年人均消费为120公斤,到2003年时已降为59.5公斤。截至2013年6月底,日本食用大米的库存总量为226万吨,创下11年来的最高。

  大米卖不动直接影响到日本的大米种植。报道称,日本用于直接食用的大米播种面积从2008年的160万公顷降低到了2014年的147万公顷。

  卖米,不是想的那样简单

  ●对于属于配额内的进口大米,中国征收1%的关税

  ●如果没有配额,则将征收65%的重税,此外还要另外征收13%的增值税

  日本全面扩大对华大米出口,是否会对中国国内大米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农作物分析师马文峰。

  由于食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对大米进口实行了配额制。对于配额制,马文峰解释说:“这并不是以国家为对象来划分的,而是由国内专门从事国际粮食贸易的公司向政府提交申请,只要通过了审批就拿到配额。”

  记者从《粮油市场报》了解到,2016年中国进口大米的配额为532万吨,仅今年4月就进口大米44.7万吨。马文峰认为,就算日本全面扩大对华大米出口,也不会对中国国内市场造成很大影响。他说:“日本自产大米基本上也就够日本自己消费。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大米不会太多,主要卖给在华工作的日本人以及一些青睐日本大米的中国消费者。”

  马文峰也表示:“国外大米不是想进来就能进得来的。对于属于配额内的进口大米,中国征收1%的关税。如果没有配额,则将征收65%的重税。此外,还要另外征收13%的增值税。日本米本身价格就不便宜,出口到中国以后基本是天价,不是广大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4月份中国从越南进口大米26.6万吨,同比增长33.69%。从泰国进口6.2万吨,同比减少2.4%。从巴基斯坦进口10万吨,同比增长224.71%。

  事实上,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日本最主要的农业产地福岛、宫城、岩手三县均成为辐射重灾区。这导致很多日本人反而选择从中国、泰国、越南等国进口的蔬菜粮食。中国曾于核泄漏事故后叫停日本大米进口,随后于2012年4月重启日本大米进口,但也仅允许个别日本厂家生产的大米进口。

  新闻链接

  天价日本米混得还不如泰米

  最近几年日本大米受到中国人热捧,但在日本国内却遭遇“销售尴尬”。甚至泰米现在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也远高于日本一些知名大米品牌。

  大米主要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三种。全世界主要生产的大米是颗粒“瘦长”的籼米,约占整体的80%。而日本国内主要生产“胖圆”的粳米。马文峰表示:“这跟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关。纬度很高,气候冷,生长周期长,适合粳米的生长。”

  曾经,视泰米如垃圾

  据记者了解,日本人长期以来习惯以粳米作为主食,籼米在日本只被用做制造大酱、煎饼等加工原料。即便是顶级的泰米,曾经也被日本人当作“垃圾”来对待,因为他们不习惯泰米特有的气味和松散的特性。

  1993年,日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米全面减产。国内粮食严重短缺,粮价飞涨,出现了著名的“大米冲击”事件。当时的细川护熙内阁不得已打破日本不进口粮食的铁律,从泰国、中国和美国紧急进口了260万吨大米。一开始,细川内阁打算把符合日本人口味的中国和美国大米用来做主食,泰米只用于食品加工。但中国和美国大米的供应量不够,最终大多用泰米。

  当时日本社会出现了“回归传统”的思潮,早餐基本只吃“和食”(米饭、酱汤、小菜),对国外的农作物持不信任的态度。日本媒体大量报道所进口的泰米里面发现死老鼠、米袋上有铁锈等负面新闻,最终导致这些进口泰米无人问津,被当成“垃圾”来对待。

  如今,日本米更廉价

  然而最近,泰米在日本国内的价格远超本土知名大米品牌,让很多日本人觉得不可思议。2016年2月,有日本网友在网上发帖称“10公斤泰米在日本的售价为4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83元),而新泻县丝鱼川生产的10公斤越光米只卖1995日元(约合人民币125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木德神粮的负责人中西证实:“现在日本国内的泰米的确比日本米卖得贵。除了日本米自身销量的原因外,也跟现在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很多日本人喜欢去中餐馆吃炒饭,泰米更适合炒饭用。”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665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精准医疗时代,基因测序带来的千亿大产

新一代基因测序可以高效地构建大样本量的基因组数据库,结合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库,结合个体临床数据进行解读可以实现基...[详细]

科技巨头发力人工智能 将掀起新一轮科

2016年3月,谷歌的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网络戏称“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的五轮激烈的较量,...[详细]

山东“非法疫苗事件”后,医药冷链行业

2016年3月,“未经冷藏的数亿元疫苗流入18省”的疫苗案引起举国上下关注。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有9家药品批发...[详细]

国内智慧医疗行业风起云涌,移动医疗市

在“全民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智慧医疗不仅是将医患、医务、保险等各医疗组成部分信息互联起来,更是优化医疗健康服务...[详细]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蓬勃发展 潜在产值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往日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不再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详细]

淘金“中国制造”,占据机器人千亿级别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模式和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提高制造...[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