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规模排查整顿浪潮之下,投资P2P还安全吗?
2016-6-20 13:58:1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六月以来,各地加紧了对p2p行业的摸底排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整治方案,系统、全面的对当地p2p平台进行摸底。根据摸底排查情况,平台将被分为合规、整改、取缔三类。以深圳市为例,年化收益高于16%的平台,可能将成为重点排查对象。这里要特别说明,成为重点排查对象并不代表着不安全,排查是所有平台必须历经的,重点排查可能只是优先排查或更加严格排查。
那么,在全国大规模的排查浪潮下,投资p2p还安全吗?笔者在跟一些p2p投资者,以及准投资者聊天中发现,他们大多数认为,在严查的大环境下,投资p2p的风险很高,正在考虑撤出部分资金,等事情结束后再回来大量投资。
听他们如是说,笔者一时间竟无力反驳。如若笔者反驳吧,他们会觉得钱不是你的,站着说话当然不腰疼;如若不反驳,这道理似乎也没理。
投资者有这种心理,主要有三方面个原因,第一,有大量在投资金,毕竟钱不在自己身上,安全感会比较弱;第二,连续的行业负面消息或平台跑路,让他们心有余悸;第三,投资理财的老司机,对在投平台一面怀疑,一面受高收益的诱惑抱着侥幸心理去投资。
那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到底安不安全呢?
其实,自2014年以来,国家各监管机构对p2p行业的监管和违法打击,就一直没停过,而且监管打击力度都是连年递增的。大量违法平台和经营不力平台在监管压力下相继主动或被动退出行业。但这并没有给p2p的发展带来阻力,相反,p2p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截止2016年5月,全国市场交易额累计超过2万亿。目前,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2400多家,但,害群之马依然存在其中。
是治理,不是消灭。稍微有点常识都能看懂,监管对p2p行业的行为一定是治理,而不是消灭取代,以中小额信贷为落脚点的p2p行业,填补了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覆盖空白。全国p2p交易平台运营2400多家,累计成交额两万亿以上,这不是平台扩张的成果,而是市场本身需求的结果,而市场需求也远远不止这么大。p2p是合法合规的,只不过在风口面前,部分人抓住监管漏洞,混进行业浑水摸鱼,导致了p2p背负着各种跑路、诈骗的骂名。这次的全面摸底,正表明着了监管层面对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门户的决心。治理的是行业,消灭的是严重违法的平台。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当高压监管信号释放出来以后,搞过小动作的平台以及正在搞小动作的平台,纷纷闻风而退,管好自己的手,收起假标,收起自融。毕竟顶风作浪容易翻船。风头正紧的时候,行业的自律会更严格,这时,看似危险的p2p,反而是更安全的。
愿你有火眼金睛和透明的心灵。这样表述看起来有点文艺,但丝毫不影响本意。与其用耳朵一昧的听别人说,不如自己练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如果想要大手笔投资p2p平台,一定要做好基本功课。辨别方法有很多,姑且只列举几点有代表性的。第一,看官网页面,如果一个平台的网站页面粗糙简陋,内容寥寥无几,只突出高年化收益,这极有可能是想大捞一笔就准备跑路的平台;第二,查平台的真实性,一般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面能查到。第三,看是否设立资金存管和风险备付金,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家平台资质。第四,看标的,如果平台突然发布大量高额度的借款,这很有可能涉及集资诈骗。
另外,有些投资人明明觉察到一些平台有问题,但面对高收益的诱惑,还是忍不住想进去捞一笔,这样,往往容易受伤,到头血本无归。所以,笔者说愿你有一颗透明的心灵,不浮躁,不贪婪,辨是非,懂进退。
最后,多关注行业动态,如监管政策,行业热点信息,对安全投资也有很大的帮助。
- 多省出台方案鼓励"2.5天休假",你能休到吗?
- 房贷根本没有提前还款最佳时间 大多数人被忽悠了
- 北航毕业生靠比特币赚5亿 成为上市公司股东
- 非法金融传销隐身朋友圈,讲师群内开展“财富培训
- 支付宝内测直播功能 将实时展示买买买?
- 支付宝取消授权,不会再莫名其妙被扣钱啦!
- 广州出台区级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最高可获5万
- 多地出台整合城乡医保方案 个人缴费人均提高两成
- P2P平台缘何降息?有的只是为了降而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