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27种功能只有三成消费者知晓
报告显示,保健食品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功能,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普遍共识,但对保健食品具体的功能认知却较为模糊甚至混乱。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受理审批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包括27种保健功能。调查结果显示,对是否属于保健食品的5种功能声称选项中,辅助降血压是属于保健功能的唯一选项,只有35.48%的消费者选择正确。而在10种是否不属于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选项中,“治疗高血压”、“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补肾壮阳”、“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改善作用”不属于保健食品功能,但大部分消费者都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分不清
此外,保健食品功能与普通食品的主要区别,消费者也缺乏有效的认知。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普通食品非法宣称保健功能和添加仅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的行为缺乏正确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对普通食品宣称“保健功能”行为,35.09%的消费者选择“国家不允许”,但20.87%选择“国家允许”。
中消协表示,消费者有这样的认知,主要是因为现在我们的消费者获取产品消费信息的途径不对称,权威消费教育普及和宣传不够。不法生产经营企业利用电视广告、网络、报纸杂志等消费者主要获知渠道进行夸大、虚假宣传,掺杂使假,鱼目混珠,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
超六成消费者不信“保健食品”广告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人们会选择保健品,但是超六成消费者表示他们不信任“保健食品”广告。同时,消费者遇到“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现象也不在少数,约40.97%的消费者表示“经常遇到”。
基于对广告宣传的不信任以及媒体宣传报道和自身购买的经历,导致消费者对国内市场缺乏信心,转而推崇、信赖和购买国外产品,报告显示,40.98%消费者更偏爱国外保健食品。但是由于对境外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市场监管情况更加缺乏有效的信息了解和反馈渠道,消费风险难控和跨境维权更难。
中消协表示,2013年美国FDA发言人坦言,在膳食补充剂领域有70%的企业存在违规行为。美国纽约州当局的抽样检查中,有超过80%的膳食补充剂涉嫌虚假宣传或存在潜在危害。针对保健食品市场的问题,中消协建议,我国应全面加强消费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质量低劣、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涉嫌违法的行为。
- 啤酒业巨头不再“畅饮”欧洲杯 市场格局江山已定
- 皇台酒业坎坷求生路:债务缠身拖累摘帽 主业不振
- 终结配方过滥现状 婴配奶粉新政将淘汰部分小公司
- 中粮启动瘦身计划:法人单位减少两成 企业减亏5
- 中国玉米油老大争夺战:西王和长寿花全品类竞争激
- 谁将成为麦当劳中国接盘者:绯闻对象增至4家
- 新希望中国化工等或考虑竞购麦当劳中国股权
- 供需关系改善 国内糖价蓄势待涨
- 调查:中国火锅产业扩张步伐放缓 企业信心丝毫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