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的进口啤酒矩阵又落下一子。至此,中粮已经拿下多个进口啤酒品牌,包括德国最大的家族酿酒厂、冠有德国啤酒奢侈品牌之称的王世皇冠,德国的领鹰、三玛、狮子亨利以及西班牙的莫拉塔公牛等。加上大奔,中粮将以大奔和王室皇冠为首,覆盖不同市场、不同区域、不同场合的需求,引进中高端品牌和大众品牌,建立不同层次品牌相组合的商业模式。
但对中粮集团而言,这个啤酒矩阵仅仅是长期产业化棋局中的一步,中粮并不满足于贸易,未来除了有代理的品牌,也会像法国酒庄一样,拥有自己的啤酒酒厂,公司的整体战略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一家致力于“全产业链”的世界500强集团,似乎正在向啤酒业突进,即便在寡头格局的中国啤酒市场,也足够让人侧目。
“中国的啤酒市场的快速增长未来是其他任何一个酒品类都不可能超越的。”中粮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说,中国啤酒的市场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虽然现在进口啤酒的比例不足1%,但按照近五年中国进口啤酒总量增长10.5倍;金额连续四年59%+的速度增长,李士祎认为前途不可限量。这块诱人的蛋糕,正在触发中粮的嗅觉。
天时地利人和
路要一步步走。中粮名庄荟用两年时间跻身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三甲。这一次,他们也希望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与最有声誉的、最有影响的、最专业的啤酒品牌合作,“站在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或者不停地并购扩产,或者抢占地盘,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完成了行业的整合。并且由于近两年中国啤酒市场的整体下滑,五寡头趁势把持了中国啤酒80%的市场。中粮在此时杀入棋局,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不过,李士祎认为进口啤酒正面临着一场品质革命。国产啤酒的寡淡无味在进口啤酒醇厚口味的冲击下,已经广受啤酒爱好者诟病,以精酿啤酒为代表的细分市场开始崛起。多数啤酒企业都把战略重心放在6-10元的中高档产品上,形成中档酒以鲜啤为代表,高档酒以纯生为代表,普通酒以清爽为代表三条比较明晰的产品线。
国内啤酒企业巨头早已有所动作。比如华润雪花推出“脸谱”高端产品,青岛啤酒则推出了“鸿运当头”等中高端特色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化,燕京啤酒推出了白啤酒、鲜啤酒等中高档产品。啤酒消费结构的变化,加上进口啤酒连年增长,中粮认为这反而是中国啤酒最好的时代。
结构调整的洗牌期,正是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
截至目前,中粮名庄荟已经初步完成进口啤酒在德国的上游资源布局。除了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约德国第一大兰德伯格啤酒集团,还有德国最大的家族酿酒厂、冠有德国啤酒奢侈品牌之称的王世皇冠。精品品牌还包括德国的贝达皇室、领鹰、三玛、狮子亨利以及西班牙的莫拉塔公牛等。
另外,中粮名庄荟在西班牙、丹麦、英国、奥地利、荷兰等优质啤酒产酒国也初步完成啤酒战略合作伙伴的签约和资源构建,试图以多品牌、高品质的进口啤酒矩阵充分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啤酒的消费需求。
除了在上游布局,产品上形成合围攻势,中粮名庄荟还在下游发力。李士祎说,进口啤酒引入后将借用葡萄酒的渠道进行全网销售。中粮进口酒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弥补销售短板。中粮试图建立起一种全网营销模式,就是让名庄的酒商,品牌合伙人等都参与进来建造中粮的“名庄荟”品牌,初步设定1000家规模。
现在,按照中粮一贯的“大公司、大品牌、大渠道”风格,中粮名庄芸拉起了进口啤酒的一张网。但李士祎声称这一次要走“大而美”的路线,如何平衡“大”与“美”之间的关系,在多品牌的进口啤酒矩阵下保持高品质,中粮还需要做更多功课。
更关键的是,中国啤酒市场的五寡头,无一不是拥有自己原生的啤酒酒厂和品牌,李士祎却提出“做啤酒,我们不做国产”,短期内可以更专注于进口啤酒业务,高端之路也可以比华润、青岛等走得更轻松,但想要扭转整个啤酒业的棋局大势,“在整个啤酒领域里扮演一个领导性的角色”,中粮现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 加多宝不再冠名中国好声音 传新冠名商法兰琳卡冠
- 上市折戟的真功夫融资突围:众筹开店 投资既成为
- 星巴克在华悄然涨价 同款咖啡为何国内比国外卖得
- 洋河并购贵酒明日签约 业内人士称此类收购并无意
- 福成五丰购疫区牛肉 上市公司为何推责不认错?
- 中国玉米油的“老大争夺战“:针锋相对 互不相让
- 五粮液“清查”系列酒宣传乱象 品牌杂多而混乱成
- 茅台混改鼓励经销商参股 将渗透省级合资公司
- 味全2016年出现负增长 低温乳品行业衰退趋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